家,如诗和远方,总给人以温暖和遐想,是人心中最温馨最柔软的地方,也是人生征途中遇到困难遭受风雨时给你遮风挡雨的港湾。南昌市劳模协会三十年来用心用情用力,秉承“服务劳模、奉献社会”,建好“劳模之家”为目标,为全市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劳模创建了一个凝心聚力、充满阳光与爱心、让劳模放心的“劳模之家”。
初创时的“拾遗补缺”之家
二十世纪90年代初,改革开放大潮风起云涌,大批国有企业改制,伴随着企业职工下岗,使不少企业劳模和农村劳模都游离于组织管理之外,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客居他乡,特别是一些退休老劳模,其劳模待遇难以落实,生活窘迫。二十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两次被评为全国劳模的赵志坚,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颇为担忧。如何让劳模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同时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他思考着,他来到南昌市总工会和工会领导以及老劳模代表共同商议如何解决。在他的努力推动下,在南昌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南昌市总工会的指导下,成立了南昌市劳模协会,服务劳模、帮助劳模解决实际困难,搭建劳模沟通交流平台,宣传劳模先进事迹的“劳模之家”,起到延伸工会职责,为工会工作“拾遗补缺”。
由此,全省首家劳模协会在1992年6月应运而生。
劳模协会初创时条件十分简陋,仅有一间办公室、一张办公桌、三把破旧的椅子,没有经费,没有工作人员,就像一张白纸,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第一届劳模协会会长赵志坚,副会长张水秀、经自麟、熊林根、张凤英、宫继平,协会秘书长徐家贤,他们七八个人就挤在一间狭小的办公室里办公,挑起了服务全市劳模的使命和责任,他们以服务劳模为宗旨,不计报酬,自带办公用品,接待来访劳模的茶叶也都是自己从家里带来;下企业、农村调研,他们就骑着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去,自掏费用。通过调研发现问题、梳理情况、及时向市总工会反映,协调有关单位妥善解决问题。同时,为市委、市政府做好劳模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持续发力,建家强家暖家
2014年南昌市劳模协会换届,一致推选全国劳模、南昌市青山湖区湖坊村党委书记魏牛庚为协会会长。这名带着泥土芳香、从基层农村干部中走出来的人,血脉里一直奔涌着一股敢为人先、勇于创业创新的激情。
上任之初,魏牛庚惴惴不安,深怕做不好系着上千名劳模的身家事,但“牛性”使然,激励着他身上特有的内生动力。他清楚要办好协会,就要以真心真情服务劳模,为劳模办实事解难事。
厘清了思路,“家”的规划构想已成竹胸,开始着力于建家强家暖家。
——以党建为引领。在南昌市总工会的支持下,成立了南昌市劳模协会党支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和党员劳模活动日制度,2021年,协会相继组织劳模赴嘉兴南湖、井冈山、遵义会议旧址、上饶集中营等地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教育和“弘扬井冈山精神、砥砺奋进、再立新功”等一系列活动,让劳模精神代代相传。进一步强化劳模的理想信念,让劳模在服务社会,投身南昌市经济建设中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
——摸清家的底细。搭建政府与劳模沟通的桥梁纽带。魏牛庚与协会的其他同志一起“挂图作战”深入企业、农村调研,对全市4973名全国、省、市劳模作了一次全面的调研,并对每一位劳模登记造表注册,了解每一位劳模实际情况,做到一个不漏、一个不少。为强化管理建章立制,把每年帮扶资金列入劳模协会预算。在全市12个县区(开发区、管委会)相继成立了劳模协会分会。
——提升家的温度。关心关爱尊重劳模,实心实意为他们排忧解难,每逢春节、“五一”、中秋、重阳、国庆等节日,他们必定对劳模进行走访慰问。特别是对年老体弱退休老劳模更是关怀备至。一位省劳模身患尿毒症,治疗费用大,家庭生活比较困难,他们不仅时常去医院看望他,还通过劳模协会网站平台,帮他筹集换肾所需善款,使他成功换肾,每年还可以从市总工会领到一万五千元的特困劳模补助,让他生活无忧。这些特困劳模对劳模协会给予的帮助十分感谢,增强了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念。
为了解除劳模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市劳模协会主动向市总工会建言献策。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对全市劳模荣誉津贴做到每月足额发放。市劳模协会与市总工会共同协调市有关医院,开通劳模就医绿色通道,解决劳模看病难的问题。每年定期组织劳模体检、疗休养、对重病患者邀请医院专家复诊。为了劳模出行方便,市总工会协调市公交公司、市地铁轨道交通公司,为每一名劳模办理了一张免费“鹭鹭行APP”交通卡,帮助劳模解决具体困难。同时,协调市文旅局对滕王阁等全市主要景点免费为全市各级劳模开放。
——凝聚家的力量。危难之时显身手。在抗击新冠肺炎期间,组织劳模积极参与抗击疫情防控工作。不少劳模到劳模协会来捐款捐物,奉献爱心。新建区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省劳模杨辉利,在援鄂期间,始终坚守在抗击疫情第一线,任劳任怨、不分昼夜工作,中央电视台播出《寻找杨护士》节目后,感动了无数观众。她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疫先进个人,并光荣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与此同时,市劳模协会组织劳模参与单位和社区的防疫值守,组织文教战线劳模为群众提供心理辅导,企业劳模开展线上技能培训、技术攻关等志愿服务活动。全市劳模和劳模协会捐款捐物达300余万元。青山湖区佛塔村生猪市场总经理、市劳模熊林根个人捐款近百万元。同时,组织有农业科技专长的劳模李千根、熊多根、朱保根多次到南昌县广福镇为农民传授沙质水田高产示范种植经验。让农民学到水稻种植技术并从中受益。
——树立家的品牌形象。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展板等媒介,宣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讲述劳模故事。开展劳模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活动,与学生、职工、群众面对面,言传身教,引导广大群众以劳模和先进人物为榜样,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市劳模协会还创建了“南昌市劳模协会”公众号,用户可以通过公众号,学习和了解与劳模工匠有关的理论知识,展示劳模工匠才艺技能。会同南昌市委宣传部、市广电局、市总工会组织劳模开展“百名劳模看南昌”“游南昌看变化话发展”“老劳模登高望远看南昌”等活动。
近几年来,市劳模协会还组织编写出版了《劳模风采》《劳模事迹专刊》等书籍,编写《劳模简报》60期,有效扩大了劳模精神的宣传。
现在,“送温暖、献爱心”“九九重阳关爱劳模送健康”“为劳模送祝福”活动,已成为市劳模协会的品牌活动。
“劳模之家”风采如画
走进南昌市八一大道145号办公楼,映入眼帘的“南昌市劳模协会”七个大字格外醒目,这里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办公用品摆放整洁,和煦的阳光照射在走廊荣誉墙上。一张张照片,他们或英武或秀丽或挂满岁月风霜的脸上都洋溢着劳动的美,邱娥国、经自麟、赵志坚、 魏牛庚、熊林根、罗玉英、吴涌、杨辉利、袁政海、刘辉……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劳模名字,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弄潮儿。
全国劳模、市劳模协会会长魏牛庚欣喜地说,现在事关劳模的政策,生活待遇、医疗保障等事情已得到有效地落实。市劳模协会从过去无经费、无人员,到现在市政府和市总工会把每年拨款60多万元的经费列入市财政和市总工会的预算支付,办公场所也得到了全面改善。这一切都说明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以及各有关部门时刻都在关心、关爱劳模,“因为他们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栋梁”。
安 南/文 (图片由南昌市劳模协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