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渝水区水北镇素有“茶叶之乡”“米粉之乡”“渝北第一镇”等美誉,蜿蜒的蒙河起源于此,孕育了这片生机盎然的沃土。
近年来,水北镇党委政府带领水北人民苦心实干,走出了一条与镇情相契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型城镇化画卷跃然纸上。
基层善治打造平安水北
近年来,水北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思路,创建了“党建引领、网格覆盖、多元化解”工作法,平安建设成效显著。
党建引领,举好为民服务“先锋旗”。该镇找准基层工作的发力点和落脚点,更好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平安建设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摆上议事日程,明确领导小组、十个专项组和各责任部门职责,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让先锋模范作用在处理群众工作中得到充分发挥,以“头雁高飞”引领“群雁齐飞”,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网格覆盖,织密平安建设“防护网”。水北镇坚持“居安思危,居治忧乱”的底线思维,健全综治网格组织,构建“党建+网格”工作新格局。以综治网格为基础,在每个网格中建立党小组,形成村(居)党组织为核心、网格党小组为主体、网格内党员为支撑的三级网格组织管理体系,并将各项工作下沉到网格,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多元化解,打造矛盾纠纷“终点站”。该镇学习和借鉴“枫桥经验”,依托镇村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等平台,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打造集多种调解方式的“一站式”调处社会矛盾纠纷的“渝北调解”中心品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吸纳善于做群众工作的退休老干部、老党员为“调解能手”,外聘律师顾问和心理咨询师等社会力量,全方位共同参与基层自治、化解矛盾纠纷,为水北镇的平安创建和基层社会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现代农业助推乡村振兴
基础农业根深叶茂,农业产业、品牌农业渐入佳境,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相映成趣,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下,一个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水北路径正在奋力开拓。
脚踏实地培育农业硕果,稳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结构调整,着力保障重要农产品的稳产保供。2022年,全镇土地流转登记约4000亩,新增柑橘类果树1500余亩;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560余亩,新增特色产业稻虾养殖140亩、蔬菜基地约320亩、西瓜大棚种植面积1100亩,累累硕果见证了水北镇农业的实力。
精准发力壮大农业产业,让特色资源成为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水北农业资源丰富,只有在发展壮大农业产业上做文章才能打造产业强镇。该镇集中精力推进琴山万亩油茶基地建设,加快推进4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建设,依托资源优势,统筹推进品牌工作,持续强化农业特色品牌培育与提升,推出了“在水之北”明前茶品牌与辣木品牌。深化果冻橙基地建设,大力推动农业特色产业扩面提质发展,为巩固脱贫成效促进乡村振兴提供重要保障。依托水北豆腐、米粉、油面等特色产品,招商引资,推进水北本土农产品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
传统农业搭上科技技术的快车,现代农业发展如火如荼。水北镇积极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强化职业农民、新农人的技能学习,为加快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加大力度引进农业人才与技术,新农祥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江西省农科院签约合作,共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基地,推动农业发展向现代化迈进。
美丽乡镇绘就幸福家园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新型城镇化示范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水北镇以打造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综合承载能力强、居住质量高的集镇为目标,坚持把美丽乡镇建设作为改善人居环境、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奋力打造幸福富裕美丽文明宜居新农村。
强化集镇中心建设引领,做好集镇改造工程。按照“一轴三区多点,沿着颖江大道中心轴,分化入口风貌区、行政综合区、商业贸易区三大功能区,提升多个副中心点”的总体思路,以“集镇改造提升工程”为总抓手,统一建筑外立面风格,实施道路亮化工程,优化污水管网系统,推进改线工程,改造升级农贸市场,适时启动独立工矿区居民安置项目(三期)工程等。
以“党建+”为工作抓手,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从选址、规划、建设等多个方面征求群众意见,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村民参与”三方共治,在村庄建设、村庄管理、环境整治等过程中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去年一年,水北镇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点17个,切实见证了乡村的蜕变。
水北镇创新新农村建设方式,采取“上级补助+乡镇配套+乡贤捐赠+村民自筹”四方共建模式,对村庄进行“净化、硬化、绿化、美化、亮化”,让“强硬件”和“绿美净”相伴,打造生态新水北。通过分类清理垃圾、评选清洁庭院、环境卫生整治等多种方式,提升村庄生态生活品质,在美丽乡镇建设之路上谱写水北新篇章。
项目建设注入发展动能
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社会民生,事关发展大局,事关百姓福祉。水北镇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抓紧抓牢高质量项目建设“牛鼻子”,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快“跑”,为当地注入发展动能。
顺利完成综合便民服务中心、黄坑古村旅游公路、水北中学游泳馆等项目建设;完成独立工矿区居民安置项目主体建设工程。围绕“一轴三区多点”建设目标,加速推动集镇改造提升项目;快速启动全民健身中心项目。
当前,水北镇正以时不我待的闯劲、只争朝夕的干劲,加快推动项目建设,让水北成为项目集合地。聚焦群众需求和水北实际,谋划了多个重点建设项目,具体包括:镇全民健身中心项目(续建)、黄坑古村基础设施提升项目、水北镇独立工矿区安置小区三期工程建设项目、渝水蒙河堤涝区治理工程、蒙河樟树肖家村断面水质改善工程(一期)、S211沿线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镇智慧农贸市场建设项目、水北卫生院医养体建设项目、水北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举全镇之力打响“民生渝北第一镇”品牌。
乡村旅游激活美丽经济
农文旅融合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大势所趋。水北镇依托良好的生态、文化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聚焦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发展,形成了以旅兴农、以农促旅、文旅结合、城乡互动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
深挖乡村观光农业潜力,助力农民稳步增收。该镇充分利用三八茶场资源禀赋,扩展农业体验游、研学游,让园区成景区,力促“茶叶”变“茶业”;石斛基地花开之时引人陶醉,吸引各方游客前来采摘;黄栀子盛开之时山花烂漫,美不胜收;芡实基地一水环抱幽静古村,为黄坑增添一抹亮色。踏春迎夏,赏秋过冬,特色生态休闲的魅力,让人沉醉在水北的田园水乡里,流连忘返。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带动文旅发展“火”起来,文旅融合让古村落焕发新生机。水北镇积极修缮起于唐朝、盛于清朝、有着“江南第一当”美誉的黄坑古村建筑群,在保持村庄原有房屋、院落建筑结构和空间秩序基础上,完善旅游配套服务,挖掘文化内涵,一系列举措最大限度保持村庄古朴风貌,留住古村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
大力实施保护、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工程,盘活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水北镇积极利用解放桥这一红色资源,开展一系列教育研学活动与新建水北红色展览馆,红色资源得到利用,红色文化在此发扬,红色基因永续传承。
(陈海滨/文 谭建荣 刘小敏 曾俊姣/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