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企业对门是客户

7月11日,江西兆驰晶显有限公司繁忙的生产线。 本报全媒体记者 李 劼摄

  本报全媒体记者 朱嘉明

  7月12日,记者随调研组顶着烈日,接连探访宜春经开区多家企业,在一条条忙碌的生产线上,感受到比烈日还火热的项目推进“新热度”。

  从一片荒地到拔地而起的“巨无霸”工厂,宜春时代电池工厂全部建设周期只有18个月。搭载了4条超级智造PSL拉线的一号电芯厂房,目前已经投产。

  在宜春时代正对面,是合众新能源汽车宜春公司。这头锂电池刚下生产线,运过马路就可在那头终端使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密切协作,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2022年,宜春经开区锂电产业项目成绩斐然,比亚迪动力电池项目和赣锋锂业百亿元项目相继签约落地,金辉锂业、富临升华、一欣新能源、明冠新材、宇泽半导体等一批产业链细分领域优质企业加快建设或增资扩产。以链主型企业为引领,宜春经开区有力推动锂电新能源首位产业全链条、集群式发展。去年,该区锂电新能源产业实现规上营业收入341.5亿元,占规上工业总量比重74.6%;首位产业集聚度得到极大提升,增幅高达243.7%。

  “对门是客户”的场景,在我省并非个例。7月11日记者走访位于南昌高新区的兆驰晶显时,也见证了“沟通可靠吆喝”的邻居企业。“隔壁就是我们的上游芯片生产企业兆驰半导体。”兆驰晶显副总经理杨长方告诉记者,通常新品沟通需要3至5天,新品验证需3至5个月,但一条马路的距离,有效压缩了这个时间。随着周边配套企业越来越多,企业70%以上的物料均可在南昌本地完成采购。

  近年来,我省加快延链补链强链,产业集群建设持续提能升级,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已达105个,其中过500亿元的有20个、过千亿元的有5个。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文件·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民生
   第09版:聚焦
   第10版:井冈山
   第11版:读书
   第12版:品鉴
努力办好顺民意解民忧的“暖心实事”
家门口铜产品买卖全球
省委统战部召开主题教育调研成果转化暨整改整治工作推进会
企业对门是客户
省委政法委机关主题教育调研成果转化暨整改整治工作推进会召开
确保高温下劳动者平安度夏
大山里的“货郎邮差”
全力打好“五河”干流禁捕退捕攻坚战
图片新闻
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