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子强
8月6日,是方志敏同志牺牲88周年纪念日。回顾中国电影史,叙写方志敏事迹的传记电影有三部——《血沃中华》《可爱的中国》《信仰者》。梳理这些电影的精神内涵与艺术特点,可以发现红色基因贯穿始终,影片主题各有侧重,环环相扣,互补互衬,呈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的革命生涯与坚定信仰,折射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以特写镜头表现“忠诚”
《血沃中华》拍摄于20世纪80年代初,着力凸显了方志敏身上的“忠诚”。
方志敏被捕后,敌人无所不用其极,严刑拷打、糖衣炮弹、密集劝降,招数用尽,想要的就是让方志敏背叛组织、改弦易辙。蒋介石派手下劝降无果,又让方志敏与启蒙老师、妻子缪敏、战友见面,试图用师生情、夫妻情、战友情打动方志敏。最后,黔驴技穷的他还亲自出马,妄想将“抵得上十万大军”的方志敏招于麾下,为其所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方志敏经受住了种种考验,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忠诚之歌。他用实际行动表明,一个忠诚的人会把责任视为荣誉,并为之付出最大努力,无惧再大的困难与挑战。为了刻画好抽象的“忠诚”,《血沃中华》运用了大量的近景、特写,如方志敏狱中写作沉思、临刑前镇定自若等生动场景,鲜活呈现了方志敏的面部表情和内心活动。
监狱中的种种考验更印证了方志敏的忠诚。电影用一系列特写镜头着力营造了监狱空间。这是一个压抑的空间,充满着酷刑、死亡与虐待,也充斥着贪腐与谎言。面对一个个战友被押赴刑场,方志敏强压心中悲伤,但他没有陷入绝望,他思考着革命的得失,憧憬着祖国美好的未来。他忠于党的事业,不因暂时的挫折而有所改变。方志敏的忠诚与监狱中污浊黑暗形成鲜明对比。
狱卒官兵行使监管权,却因为没有信仰而贪污腐败、苟且偷生,方志敏等共产党人虽被关押,却一身正气,忠诚担当。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形成鲜明对比,充满了戏剧张力,而这也预示着两者截然不同的未来:革命者终将胜利,腐朽者必将灭亡。
以全景镜头呈现“理想”
时隔二十余年,由九江市委宣传部、九江电视台联合上影集团生产制作的电影《可爱的中国》于2009年上映,这是又一部抒写方志敏烈士事迹的影片。
影片《可爱的中国》采用了交响式的和弦结构,而结构全片的精神内核就是理想。该片深入挖掘了方志敏的理想,他的舍生取义不仅是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使然,也是中华民族浩然正气的精神传承。为了更好地表现理想的纵深感,影片恰如其分地运用了许多全景镜头,以此完整而持续地记录时空变化和事件发展,为观众带来更具真实性的观感。
理想是对未来的书写,它把当下的时间与未来的图景进行了连接。影片中,全景镜头的透视感与理想的深邃感达到了统一。比如方志敏与妻儿告别那场戏,全景镜头中有行进的部队、送别的老乡、清澈的河水、高大的古树、错落有致的民居、白色的战马……这些正是可爱中国的美丽景色。这也与方志敏的理想——为中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而奋斗相契合。
影片中的战争场面同样采用了全景镜头,上方是黑压压的天空,布满黑云,下方是被炮火烧焦的泥土,中间是数量十倍于我军的敌人,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这传递出一层隐含的深意:理想需要血与火的奋斗来达成。
又如表现监狱的阴森与黑暗的全景式镜头。山清水秀处修一座监狱,本身就甚是吊诡,更为吊诡的是这座监狱的设计者、曾担任南京中央军人监狱长的永一,也被关押在此。监狱的外部河水潺潺,树木青翠,内部却灯光昏暗,布满了铁丝网;永一从监视规训犯人的掌权者,到被规训的犯人……监狱里的种种荒谬,隐喻着当时的中国,就像一座黑暗的监狱,方志敏等共产党人的理想就是打破这座牢笼,去建设一个“可爱的中国”,给所有人一个美好的期许和未来。
以低角度镜头讲述“信仰”
电影《信仰者》2018年上映,突出了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特点,注重真实和镜头语言的人性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样是血肉之躯,在血与火的斗争中,逐渐坚定信仰,成长为英雄。信仰,带给他们不同凡响的气质,让他们从容面对困苦,甚至死亡。
影片《信仰者》中,采用了许多低角度镜头来叙写战争。何为低角度镜头?即摄像机的拍摄高度低于眼睛水平,画面一定程度上呈现仰视风格。该片中采用的低角度镜头,以人物塑造为目的,过渡自然,恰到好处。比如谭家桥战役中寻淮洲持枪冲锋,采用了跟拍形式拍摄。当他中枪倒下时,低角度镜头展现了他身躯下坠的重量与冲击,英雄的牺牲带给观众极大的心灵震撼。方志敏得知主力部分被围困后,再次冲进包围圈,与敌人短兵相接,此处运用的大量低角度镜头,体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战士们的英勇无畏。
这些低角度镜头赋予了影片某种哲学意味,犹如日常仰视雕塑,自然而然会带给观众强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灵触动。它试图让观众明白,信仰不是虚无缥缈的,镜头中每个英雄如同深深扎根大地的参天大树,其根基正是信仰。
监狱,是讲述方志敏故事不可绕开的一个叙事空间。该片中,监狱空间同样采用了低角度镜头语言。对于自己的被捕,方志敏平静坦然,他没有怪罪战友,也没有一蹶不振。信仰给了他力量,在狱中,他开始写作,创作了许多不朽的篇章。影片以方志敏的视角来进行自述体叙事,伴随他的思绪,镜头不断闪回穿插。方志敏的回忆与展望,构成了光影的意识流,如万花筒般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狱中的方志敏也有反思和痛苦,他为革命的暂时失败揪心,为战友的牺牲悲伤……但他没有沉湎痛苦,他对未来之中国依然充满信心,“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
从《血沃中华》《可爱的中国》到《信仰者》,方志敏的影像书写在不断丰富,英雄身上的红色基因不断得到开掘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