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 颖
唐诗才是《长安三万里》的真正主角。在《长安三万里》之前经受住了市场检验的口碑国漫,多是故事向的。本片虽从晚年高适的倒叙视角出发,讲述了他和以李白为代表的盛唐诗人群体的一生,却既无意于雕琢深刻立体的李白形象,也无心追问诗人广袤傲岸、天真凄寂的内心世界。168分钟的超长篇幅,全片在《将进酒》带领众诗人飞跃黄河、遨游太虚时抵达高潮,遵循的却不是讲故事的逻辑,而是诗歌的逻辑。至此,观众明了,影片的真正主角,不是李白,而是那方苦心搭建的璀璨唐诗天地。影院里的孩子们沉浸式地跟随人物台词一句句复诵出声的,被一部国漫激活的,是独属于国人自己的唐诗记忆。
《长安三万里》用较高水准的民族化视觉审美构建大唐气象。李白的问道之路均由留白丰富、意蕴深妙的水墨动画呈现。影片整体呈现出鲜明独特的本土美学风格,画面多由青山、明月、仙鹤、梅花、水雾、落日、溪涧、玉笛、刈麦、江雪等唐诗意象组合。全片场景从洞庭湖畔的波光到黄鹤楼的酒肆,从古色古香的长安街道到梁园的耕读日常,从扬州的桥洞飞花到塞外的风雪驿站……塞北或江南,无不意境高远。搭建场景的元素也多配以唐马、胡琴、书法屏风、舞狮、大鼓等时代特质显著的丰富细节。语言、画面、动作、思维习性,都和民族传统美学高度契合。
大唐的繁华与人的失意互为表里,彼此映衬。影片大抵做到了从人物生存环境和生活经历出发讲故事。长安城还是初入时那商铺林立、川流不息的长安,高适的眼睛却不再莹亮。一边是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登科人,一边是失意抚枪、吃遍闭门羹的没落贵族高三十五;扬州城梨花醉春色,将军却只能在家中舞剑;陇西道上士兵发如白雪,将才郭子仪被严苛的军规捆缚在雪中驿站;商人之子李白酒入豪肠,名门将女裴十二手持快意长剑孑然傲立桥头,问道:男子才华报国无门,女子呢?而所有这些点到即止的故事和情绪,马上相逢、相悲问年、意气相倾、万户捣衣、日暮乡关、碧溪夜弦、故里莺笑、飒沓流星、天地逆旅……都如百川归海,被浩瀚唐诗拥入怀抱。长安可以覆灭,大唐盛世也有大厦将倾的一天,但唐诗将此间的精神、风骨、气韵一一留存,成为一个民族千年不散、童叟能诵的文化印记。这才是“诗在,长安就在”的真正意旨。
《长安三万里》以一种可复制的浪漫主义风格讲述传统文化精粹,不同于故事向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它的色彩、想象、创意、刺激及情感强度都说明着这一点。此外,浪漫主义是意志的拥护者,影片可以看作是创作者在现代语境里对唐诗及唐诗诞生的时代的个性表达。诚然,该片中有值得商榷的修改,如把杜甫身份修改为京兆杜氏,把李杜相会的地点从洛阳移至长安,把高李交恶的结局美化,但创作者的确遵循着鲜明清醒的现代人的意志指引。于是,公主与歌姬、王侯与稚子被等而视之,这目光里还不无反讽,比如高适和李白吃的闭门羹,几乎是在权贵满京城的必然遭遇;进士崔颢名震黄鹤楼,给他最好的加持却不是“白云千载空悠悠”,而是六大世家之首的崔家出身。影片兼具恢弘的浪漫和细腻的诗意,用诸多历史细节和优良的动画技术勾勒出大唐盛景,引发了一轮互联网唐诗热。网友高呼的“唐诗基因”,事实上是对影片富于情感召唤力的表现形式的最好肯定。而相应的,这个成熟动画制作技艺和民族风格能较好呈现的时代文化面貌,可以是唐诗,自然也可以是宋词,是青铜狞厉,是楚汉浪漫,是屈骚传统,是建安风骨,是魏晋风流……从这个维度上说,《长安三万里》为中国动画电影探寻到经受住市场检验的又一条可行路径。
民族的,才是国漫的真正出路。《长安三万里》的民族视觉审美、元素已经到位,民族化的故事内核还在探寻。毫无疑问,属于国漫的时代真正到来了,我们无法定义这条路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