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色田野稻飘香

  本报全媒体记者 李耀文

  临近秋分,素有“江西第一粮仓”美誉的鄱阳县,中稻已经成熟,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正在抽穗扬花期的晚稻,微微弯着嫩黄的稻穗。

  “今年早稻亩产达到1000斤,再生稻每亩也收了1200多斤,看这晚稻的长势,丰收应该是没问题。”在村口承包田的地头,鄱阳县游城乡花桥村种粮大户张良桂正在察看晚稻长势,笑容荡漾在脸上。他种植水稻的面积扩大到600多亩,年收入稳定在30万元,成了当地知名的种粮大户。特别是,2022年,花桥村进行了整村高标准农田建设,让他的水稻全程机械化率进一步提高。

  “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大农机都能下田,基本上不需要太多人工,90%是机械化操作。”近两年,张良桂家仓库里的农机数量逐年增加,有旋耕机、收割机、插秧机、无人机等多个品种。有了新农机,他盘算着明年把水稻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

  鄱阳县谢家滩镇广畈村梅火种养合作社负责人潘梅火,今年也有扩产的想法。他告诉记者,合作社这些年一直都在扩张,2021年流转耕地面积达6000亩,2022年更是突破万亩大关。

  近期,广畈村被认定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政府补助的价值190万元的农机已经送达该村。“明年计划再加5000亩。”潘梅火第一时间就和村集体签了租赁协议,准备进一步扩大规模。

  “今年,在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中安排3500万元分别用于农户早稻面积补贴及乡镇、村组代耕代种、集中流转等方面奖补,其中早稻种植每亩补贴60元……”鄱阳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舒金贵介绍说,除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推行农业机械化,该县还不断健全粮食保障体系,严格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2022年,全县种粮大户承包耕地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59.17%。

  今年,全省早稻总产量684.5万吨,较上年增产7.3万吨,早稻产量增量占全国35%;据农情调度综合研判,一季稻及晚稻单产、总产均有望增加。随着我省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不断提高,“江南粮仓”将再次迎来稻谷满仓。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杭州第19届亚运会特别报道
   第06版:庆祝2023中国农民丰收节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新论
   第10版:智库
   第11版:评论
   第12版:资讯
同心促和美 赣鄱庆丰收
金色田野稻飘香
日子越过越红火
紫叶葳蕤促高效
数字蓝海绘新景
绿美乡村入画来
文明乡风拂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