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美乡村入画来

  本报全媒体记者 杨碧玉

  一栋栋三层小楼整齐划一、一排排高大树木生机勃勃,一个个柚子压弯枝头,一朵朵月季竞相绽放……走进鹰潭市余江区平定乡蓝田村,映入眼帘的场景:一条4.5米宽的水泥路贯穿全村,笔直伸向远方;党群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物业服务中心赫列其中。一幅绿水环绕、恬静悠然的美丽乡村画卷在记者眼前徐徐展开。

  从前的蓝田村破旧不堪,转折点发生在2016年。蓝田村扎实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为美丽乡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蓝田村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邀请专家、党员和群众代表讲解建设美丽乡村的意义。村民理事会代表带头拆除自家猪牛栏、老破旧房,带动其他村民自觉自愿“破旧”“立新”。经过两个月奋战,19户村民的破旧房屋、影响村庄美观的256个废弃禽畜舍全部被拆除,整合集体建设用地面积1.2万余平方米,为修建健身广场、绿化美化村庄、拓宽村中道路腾出了空间。

  “宅改”试点,让村庄规划后发优势逐步凸显,绿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蓝田村制定了一系列村规民约,召开移风易俗、环境整治、殡葬改革等会议,推进绿色殡葬改革;建成污水网管,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垃圾污水处理率均超95%。蓝田村作为余江区垃圾分类示范点,全村老少已习惯生活垃圾分类。

  “之前我家门口有两排猪圈,猪粪水直排入沟。热天蚊虫满天飞,臭气熏天,我都不敢开窗门。”村民宋冬良告诉记者,经过整改后,他家门口安装了健身器材。村里,一条干净整洁的水渠穿过,两侧垂柳拂面、柚子飘香;不少村民每天还跳跳广场舞,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近年来,全省美丽乡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无论是农业产业、农村建设,还是农民生活,都呈现充满生机活力、蓬勃发展的景象。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省宜居村庄整治建设覆盖率达83%;今年又覆盖1.1万个自然村,惠及农户87万户300万人。目前,全省共创建美丽宜居先行县39个、美丽宜居乡镇745个、美丽宜居村庄8313个、美丽宜居庭院100万个,打造美丽宜居示范带704条。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杭州第19届亚运会特别报道
   第06版:庆祝2023中国农民丰收节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新论
   第10版:智库
   第11版:评论
   第12版:资讯
同心促和美 赣鄱庆丰收
金色田野稻飘香
日子越过越红火
紫叶葳蕤促高效
数字蓝海绘新景
绿美乡村入画来
文明乡风拂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