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戏曲进校园 绽放新芳华

汪茶英给学生示范动作要领。 易永艳摄

  易永艳

  “抬头挺胸、脚跟压脚尖、跟上音乐节奏,一二三四……”11月2日,在瑞昌市铜城学校的舞蹈室内,瑞昌市采茶戏保护中心演员汪茶英正在带领学生练习采茶戏的动作要领。14个学生脚踩小生靴,手捏兰花指,在悠扬婉转的戏曲伴奏中,依次变换压步、存身、长身等戏曲跑法。

  2021年,瑞昌市采茶戏保护中心带着濒危剧种——瑞昌采茶戏走进铜城学校,为师生们讲解采茶戏的基本知识,带来花枪、扇子等道具,让学生们体验穿戏服的感觉,在玩的过程中,同学们对采茶戏产生了浓厚兴趣。

  瑞昌采茶戏曾广受当地群众喜爱,这种融合湖北黄梅戏和瑞昌民俗风情的戏曲,唱腔抒情柔美,表演简练朴实,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2008年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近年来,受流行文化等因素的冲击,瑞昌采茶戏日渐式微,在2021年被列为国家级濒危剧种。

  去年5月,瑞昌市文广新旅局指导瑞昌市采茶戏保护中心,在铜城学校创建瑞昌采茶戏传承中心,让采茶戏走进校园,传承地方非遗。

  “我们把采茶戏作为学校的特色课,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主报名。”铜城学校校长陈敬党介绍,“学校提供了200平方米的场地,打造专门的舞台、化妆间和舞蹈室,还在校内外特聘4名教师。”

  作为特聘教师,汪茶英开设了戏曲理论、戏曲表演、戏曲基本功训练、戏曲实践等课程,从学生中选出好苗子重点培养,为瑞昌采茶戏的长远发展“造血”。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下,学生们很快学会了《梁祝姻缘·十八里相送》《送茶香》等经典剧目,新鲜血液的新演绎,让瑞昌采茶戏在省市县各类文艺演出上频频亮相。去年12月,这些孩子们带着瑞昌采茶戏,参加第二十六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大赛,获得“小梅花集体节目”称号。

  “学习采茶戏不仅让我多了一项技能,还让我站上更高的舞台。我还想继续学下去,让更多人知道瑞昌采茶戏,传承家乡文化。”饰演梁山伯的学生谈然然说。

  令汪茶英感到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了瑞昌采茶戏。铜城学校今年秋季新开的特色班中,有20多名学生选择了瑞昌采茶戏。

  “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进校园,还要留在校园里。”陈敬党认为,年轻群体的加入,让古老的戏曲重新焕发活力。铜城学校还将打造瑞昌采茶戏名师工作室,充实教师力量,拓展戏剧曲目,让更多学生成为家乡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06版:专题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民生
   第10版:法治
   第11版:教育
   第12版:资讯
撩开荞麦岭遗址的神秘面纱
党报帮你办
校外舞蹈培训须整治
访民情架起干群“连心桥”
戏曲进校园 绽放新芳华
送证上门让群众少跑腿
露天砂场污染大 居民不堪其扰
公益课堂助力企业发展
提质改造刷新小巷“颜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