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撩开荞麦岭遗址的神秘面纱

①荞麦岭遗址出土的陶鬲。
②荞麦岭遗址出土的铜矿石。
③荞麦岭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本报全媒体记者 曹诚平摄

  初冬的早晨,九江市柴桑区马回岭镇富民村荞麦岭自然村薄雾缭绕,安宁恬静。生活在这里的村民直到2013年5月才知道自己居住的村子竟然有着三四千年的厚重文化历史。当年,都昌至九江高速公路开建,在进行文物调查时,发现了荞麦岭夏商遗址。经抢救性发掘,遗址的神秘面纱被渐渐撩开……

  本报全媒体记者 曹诚平

  邮箱:562302526@qq.com

  电话:0791-86849246

  新浪微博@老记曹诚平

  夏商文物惊艳出土

  荞麦岭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现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当地文博部门对遗址进行了第一次发掘,发掘面积2600平方米,出土夏商时期灰坑130座、水井11口、灰沟12个、房址10座、祭祀台3座。出土刀、凿、斧等石器150余件。复原鼎、尊、圆底罐等陶器200余件,还有少量青铜箭。

  发掘发现,荞麦岭遗址北部主要为手工业作坊区,中部为祭祀区,南部为生活区。遗址从北到南,文化层堆积逐渐增厚,堆积最大深度4.5米,普遍堆积深度1.8米至2.5米。遗址南部的商代地层下迭压着夏代遗存,出土文物主要为二里头因素器物。

  荞麦岭遗址考古队员谢青介绍,遗址发现有焚烧过的石块、坩埚、铜矿石、炼渣等与冶炼相关的器物。同时,还发现两处椭圆形红烧土炼炉遗迹。种种迹象表明,这里不仅是一个人类生活聚集区,还是一处分布面积较广、组合完备的青铜器铸造遗存。

  据介绍,荞麦岭区域除了是夏商遗址,还是一个大型汉唐墓葬区。目前,该区域已清理汉墓19座、唐墓4座,出土陶器、铜器、铁器等130余件,其中一件“江州绝上”箕形砚台是九江地区目前唯一发现的江州款铭实物,对研究九江地区唐代历史有重要价值。

  青铜之光照古耀今

  荞麦岭遗址考古队员施连喜介绍,遗址出土的器物与中原地区商文化中心区早商中商时期出土的器物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形制基本一致,是江西地区目前发现保存较好的二里头晚期至二里岗期古文化遗址,测年数据为距今3890年至3300年,年代在夏和早商范围内。古老的青铜文明之光,穿越四千年的时空,照古耀今。

  随着出土文物不断增多和修复,考古人员对遗址进行了大胆推测。荞麦岭南面的樟树、新干等地出土了大量具有本地特色的青铜器,可能与荞麦岭遗址有关联。北面的瑞昌铜岭铜矿遗址为距今3300年的商代中期遗址。那么,会不会是先人将瑞昌铜岭铜矿开采的矿石运抵荞麦岭冶炼?

  据介绍,荞麦岭处于庐山与幕阜山余脉间隔地带,该间隔地带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地理走廊,平坦开阔,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也是从北方进入江西的必经之地。

  据介绍,该遗址的文化内涵以中原文化因素为主,融合了本土文化因素,是中原文化早期经略南方地区的重要证据,是夏商中原文化在江西地区的最集中表现。遗址的发掘,对认识江西地区夏商文化全貌有重要作用,对研究江西地区早期历史和长江中游文明进程有重要价值,对探索中华文明早期发展历史有重要意义。

  2014年,荞麦岭遗址考古发掘入选该年度全国重要考古发现名单;2017年,荞麦岭遗址被列入2016江西考古六大发现;2020年,荞麦岭遗址考古发掘作为重点项目纳入“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夏商周)》课题。目前,荞麦岭遗址正在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今年,经国家文物局审批,荞麦岭遗址发掘面积为600平方米。

  扎根田野书写论文

  荞麦岭遗址考古工作站有十多名工作人员,自考古发掘工作开展以来,这个小山村就成了他们的家和工作地。与其他队员是外地人不同,队员施连喜是本地人。他博士毕业后,成为荞麦岭遗址考古站一员。“没想到我从小生活的地方,脚下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真是太神奇了!”他笑着说,“在家乡研究自己祖先的生活,我感到非常有意义。”

  施连喜告诉记者,田野考古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考古人的常态。“虽然辛苦,但当看见一件件文物经自己的手重见天日,展现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华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宝贵物证,我心里就感到无比自豪。”施连喜说。

  “95后”女孩谢青,高中时有一次从电视上看到“考古中国”节目,对考古产生浓厚兴趣,高考时报了考古专业。在城里长大的她,加入考古队第一关,就是要过田野关。“搞野外调查时,经常会碰到蛇。刚开始我都吓得腿软,后来见得多了就不怕了。”谢青笑着说,在乡下,她从来不穿裙子、不穿皮鞋、不化妆,总是晒得黑黑的。如今,调查、发掘、整理资料,凡是男队员能做的事,她都能独当一面。“荞麦岭遗址规模很大,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发掘工作,我也做好了扎根田野,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准备。”

  规划建设遗址公园

  马回岭镇党委书记周靖凯告诉记者,当地政府部门对荞麦岭遗址考古发掘、规划保护利用工作十分重视。镇里将一所闲置小学校舍无偿提供给考古工作站,作为工作和生活用房。平时,考古工作站遇到什么困难,镇里都第一时间出面解决。

  周靖凯介绍,马回岭镇背靠庐山,旅游资源丰富。如今,马回岭又增加了一张荞麦岭遗址文化名片,进一步丰富了当地旅游业态。目前,当地政府正在做前期规划工作,将适时申报规划建设遗址公园。周靖凯说:“随着荞麦岭遗址神秘面纱被渐渐撩开,将吸引更多的人来探寻中华文明。今天的人们,也可触摸夏商先民的生活,增强民族自豪感、凝聚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06版:专题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民生
   第10版:法治
   第11版:教育
   第12版:资讯
撩开荞麦岭遗址的神秘面纱
党报帮你办
校外舞蹈培训须整治
访民情架起干群“连心桥”
戏曲进校园 绽放新芳华
送证上门让群众少跑腿
露天砂场污染大 居民不堪其扰
公益课堂助力企业发展
提质改造刷新小巷“颜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