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铜鼓,层林尽染,美不胜收。
铜鼓县位于赣西北边陲,是国家生态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江西省“风景独好”旅游名县。
近年来,铜鼓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全力打造赣西精美山城,高质量做好绿色发展文章,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倚“绿”为妆
刷新县容县貌新颜值
铜鼓县以主城区为主战场,建立健全精细化管理机制,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园林绿化建设,全面提升城区功能与品质,让山城的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以自然山水为骨架,就势造园,因地增绿。近年来,铜鼓县先后建成了凤凰山公园、红豆杉公园等多座森林公园;利用拆迁空地、废弃地、边角地等闲置土地资源,为县城居民量身定制,建设了西湖小游园、最美山城游园等一批“口袋公园”和“邮票绿地”。
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该县今年还投资5000余万元改造提升了西湖公园、铜鼓公园,大力开展城市绿道建设,将自然山水、历史文化、公共开放空间等资源要素串联起来,建成城市绿道7.3公里。
目前,铜鼓县新建居住区绿地达标率100%,园林式居住区年提升率大于50%,让市民出门即可见绿、推窗便能赏绿。该县还采取乔灌草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城市绿化,突出园林植物造景,提倡乡土植物使用,兼顾景观提升和生态效益,城市覆盖面积中适生乔木、灌木所占比率72.3%,城市道路绿地达标率为85.8%。
逐“绿”而行
夯实生态环境主根基
铜鼓县高度重视城市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作,严令禁止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成区内无黑臭水体,河流水质全面达标,地表水水质综合指数连续四年位列全省第一。
目前,铜鼓县主城区水体岸线长度34.3公里,自然化长度28.1公里,水体岸线自然化率为82.1%,水体岸线普及率达85%;加强对秸秆禁烧、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等方面巡查宣传,加强施工扬尘、余土运输管理和餐饮油烟监管,力争全县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去年,铜鼓县空气优良天数为352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6%,居宜春市第一位。
顺“绿”而为
打造宜居宜业好环境
铜鼓县制定出台了街长制管理制度,将全县城区划分为32个“街长”区,由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担任街长,下划104个责任片区,由县直单位和条管单位“一把手”为责任人。
该县通过实施街长制,将城区整治工作变为县领导挂帅、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从公园广场到背街小巷、从房前屋后到庭院楼道,力争有人住的地方有人管、有碍观瞻的乱象有人治。
按照“保好水、治污水、优供水”的原则,铜鼓县持续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新改建污水管网14公里,管网水检验项目合格率达100%;坚持污水应收尽收,污水处理率、污泥达标处置率分别为95.4%和100%,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排放A标准。
今年,铜鼓县已投资2700万元用于实施管网破损错接漏接修复工程,目前共修复140余处;改造背街小巷30条,改造老旧小区2个,新改建停车场6个,新增停车位1408个,新建城区公厕5座,新建户外运动(篮球、足球、羽毛球、气排球)场所11处,公园内道路、厕所等无障碍建设达标率为81.5%,公共建筑无障碍建设达标率为90%。(熊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