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乐见“蹭老式”学习走红

  ■ 张玉胜

  “23岁报了老年大学,少走40年弯路。”今年9月,2000年出生的张子玉,给自己在老年大学报了瑜伽和油画两门课程。她将上课感受分享到社交平台后,引来众多网友关注。近段时间以来,老年大学在年轻人中走红。有的人因为课程实惠,一口气报了好几个老年兴趣班;有的人与父母在老年大学成了同学;有的人在辅导孩子课业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知识水平不足,把自己送进老年大学“深造”。年轻人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收获了知识和成长。

  老年大学“圈粉”“00后”,既让年轻人和老年人走进彼此的生活,帮助大家跨越代沟、建立交流、理解对方,也体现出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这种尽显学习型社会建设良好势头的新风尚,值得肯定。

  “蹭老式”学习走红,首先是因为老年大学兴趣班课程的质优价廉。参考今年9月份开办的北京市老年开放大学东城社区学院的秋季招生简章,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每学期300-600元不等的费用,吸引不少年轻人踊跃报名。当下的老年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琴棋书画、唱歌跳舞,还包括健康养生术、摄影、模特、照片后期处理等,内容更加丰富,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诚如学员张子玉所言,“在老年大学上兴趣班,一学期15次课,总价比外面一些培训班一节课还便宜。花这么少的钱,既能学一项技能,又能充实生活,何乐而不为”?

  当代年轻人拓展业余兴趣爱好的需求旺盛,也是“蹭老式”学习走红的重要原因。新时代,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让年轻人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知识,既可以培养兴趣爱好,提升个人技能,还能有效缓解压力,增强幸福感和自信心。为人父母者,更希望借机充实提高自己,以更好地履行对孩子的监护责任。一个“80后”宝妈给自己报了社区老年大学的素描课,就是期望自己在掌握基本绘画知识之后,可以在辅导孩子时更有底气。同时,这也丰富了她作为全职妈妈的生活。

  也许有人会担心,老年大学原本是为老年人群体丰富晚年生活、引领终身学习而举办的公益性教育机构,往往“一座难求”,年轻人的加入,会不会抢占老年人的学习资源?其实不然。老年大学大多有公益性经费支撑,如果属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公共服务的老年大学,一般都有年龄限制。年轻人能否上老年大学,关键看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和学校定位。目前面向年轻人报名的很多是包含中老年教育的办学机构。在中老年教育名额有剩余的情况下,允许年轻人报班学习,有利于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更有意义的是,让年轻人和老年人群体一起听课、学习,有利于年龄互补、互帮互促。老年人老骥伏枥、认真学习的劲头,极易让年轻人受到感染、激励,以增强其“充电”增智的积极性;老年人也能从年轻人身上获取活力,增强“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心。如此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05版:视线
   第06版:产经
   第07版:文件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新论
   第10版:智库
   第11版:评论
   第12版:资讯
永葆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
多方协同共筑反诈“防火墙”
为未成年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
乐见“蹭老式”学习走红
办好社区食堂“烹出”幸福滋味
让体育运动的热潮涌动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