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愁是一叶漂浮的扁舟

《雨》 黄锦树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 李玉芹

  黄锦树是马来西亚华文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他的小说集《雨》,共收录短篇小说16篇,包括《仿佛穿过林子便是海》《归来》《W》等。其中,以“雨”为编号命名的8篇作品构成了这部小说集的主体。在这部小说集里,作家以雨为题,也以雨为境,向读者展示了一段不为国人所熟知的、发生在马来半岛雨林中的华人历史影像。

  作者无疑是一个造境的高手。他的文字如同翻滚的乌云生出了一场季风雨,将读者裹挟至那片黏腻燥热的雨林中。在作者的笔下,仿佛全世界的雨如时钟的秒针般分毫不差地指向了这片土地。《老虎,老虎》一文中描写道:“雨声充塞于天地之间。”“屋檐下奔泻着一长帘白晃晃的檐流,远近树林里更是一片白茫茫的水世界,水直接从天汩汩地灌下来,密密的雨塞满了树与树间的所有空隙。” 人,与雨林中其他生物并无二样,寄生于这场雨、这片林,经历着一场永远不会停歇的漫长雨季。读着这些文字,似乎也同文章中的主人公一样,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热雨。雨企图刺破人的皮肤,化成血液流进心脏。

  作者主动抛弃了时间的线性延展,以多视角向读者展示了故事中人物命运的可能性。正如《仿佛穿过林子便是海》一文中写道:“你还不懂得时间的微妙。它不是只会流逝,还会回卷,像涨潮时的浪。”生活在雨林中的男孩“辛”以及早逝的舅舅“辛”和被当作“辛”收养的舅舅,他们是三个人亦是一个人。作者以解构、拼贴的方式,竭力向我们展示了在雨林中挣扎生存的华人可能拥有的数种命运的横切面。“辛”只是一个符号,他身上有无数人的影子。

  作者毫不掩饰地以主人公“辛”一家的遭遇向读者传递了马来华人的困境:生存的举步维艰及精神的无处安放。生长于雨林中的“辛”、“辛”的父母及身边他所熟识的华人,大多是割胶工人,依赖橡胶林来赚取微薄的收入。这些收入只能勉强保证基本生存需求,假如雨季过长,那么类似“辛”一家的华人则要面临生死的考验。这考验还包括雨林中时不时过来“打秋风”的野猪、老虎、拿督公和入侵的日本军队。

  而作为流亡至马来半岛的华人,“辛”一家与当地人的关系始终若即若离。未能真正融入,也无法忘却自己曾经的文化,因此陷入情感的两难。

  季风雨孕育的这片橡胶林与土地,成为主人公一家赖以生存的物质母体,而孕育其精神的母体却早已在季风雨和橡胶林到来之前便已成型。比如,文章中多次出现的儿童读物《西游记》《水浒传》《儿童文艺》等。比如,与“辛”一起长大的华人孩子就读的学校也都是华人学校。再比如,文中多次出现的意象——鱼形龙舟,它有时深埋在地下,有时出现在主人公的家里,有时流入拿督公的手中。龙舟承载着华人先辈的种种传说,富有传奇意味,也是辛一家人的精神寄托。即便远离故土漂泊他乡,他们接受和向往的依旧是故土的文化。热带连年的雨季与生活习惯正改变着他们的体貌特征,却终究无力改变血液里本就流淌着的颜色。

  读这部作品,我首先惊叹的是作者精准击打读者感官的能力。当我沿着作者铺就的泥泞小路登陆至雨林边缘并打算向前探寻时,能感受到他乡的雨落在肌肤上升腾起的热度、阔叶剐蹭脸颊留下的火辣以及脚下跋涉时所黏附的淤泥。等到终于抵达雨林深处,“辛”一家的门口,那里留给读者的却只剩一间空屋子。屋内凌乱堆叠着碎片,亲自动手拼贴,才能窥破碎片背后的深远意味——一叶不知该驶向何处的扁舟搁浅着,扁舟上载着“辛”一家,也载着无数远方的华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
   第05版:视线
   第06版:要闻
   第07版:综合
   第08版:省城
   第09版:聚焦
   第10版:井冈山
   第11版:读书
   第12版:品鉴
夜空中的星
乡愁是一叶漂浮的扁舟
正在添加“苏轼”为好友
千年拐枣万字果
沉毅笔触下的亲情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