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 闫
陪儿子去公园玩,走到路的尽头,正准备转身,儿子拽住我的衣袖让我往上看,一棵拐枣树立在那儿。
儿子生在城里、长在城里,他是怎么知道这是拐枣树的?我问他,他脱口而出:“南山有枸,北山有楰。乐只君子,遐不黄耇。乐只君子,保艾尔后。”这是《诗经·小雅·南山有台》的诗句,其中句中的“枸”就是拐枣。原来,老师曾经给他们上过《诗经》的课。他热爱文学,在我的书房随手拿了几本书读,其中一本刚好是图文并茂的《诗经》。
拐枣,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也是中国最古老的水果,叫万寿果。古人这样描述它的形状:“坠坠弯弯千万垂,一生枯瘦任平庸。”它又被称为鸡爪子、金钩梨。整体看,一爪爪的拐枣像一把把毛笔在天空中书写。
拐枣的形状不是那么好看,味道却是“涩”尽甘来。特别是在打霜后,甘甜如蜜。其实,我们所吃的拐枣并不是它的果实,那膨大的绛紫色的部位是果序轴,由花序轴发育而来。真正的果实,藏在它身后。用手把外皮搓掉,就可以看到那颗颗暗褐色的透亮的“珍珠”了。
儿子问我:“为什么我们吃的不是它的果实?”我答:“植物总会把接近种子的部位长得香甜可口,来吸引生物去吃它,从而将种子传播出去,得以更长久地生存。”他恍然大悟:“这是一种‘舍得’。”
我还给他讲了一个关于拐枣的故事。唐代《食疗本草》中记载:有一个人用拐枣的木头修屋子,一个小木块掉进了酒坛子里,顿时里面的酒就没有了酒味,喝起来像水一样。“拐枣能解酒。”他脱口而出。是的,现代的医疗技术在其中提取到了二氢杨梅素,可以阻断酒精到达大脑的受体,还可以中和掉体内的一些残留物,让醉酒不适感得到缓解。其实,中药里的枳椇子就是拐枣。
拐枣是不被简单定义的。就像儿子一样,小时候人家都说他笨,没心没肺,而此时的他,在树下捡了很多拐枣,说要留给我。跳动间,我看见了他澄澈的双眸,像此时的天空一样高远……
我再次望向这棵拐枣树,暗自决心,在鼓励儿子多读书的同时,也多带他了解大自然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