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完美旅行

  □ 邓爱勇

  雪是懂人心意的信使。南方小年这一天,雪花扑簌簌细密落下,那些漂泊找食的异乡人,在一片白茫茫中接到了从远方村庄、市镇捎来的归家书信。有人急急请了假,有人一狠心辞了工作,有人停下生意关了铺门——我们用一年等一场雪的降临,赴一段不容错过的旅行,没有什么比它更能犒赏苦累、抚慰人心了。

  在村里住下的第一晚,夜里无边无际的暗和静让人睡意颇浅。第二天我们起得早,绕村走过一大圈后,日头才从东坑山后摊出一枚金灿灿的大煎蛋。吃过早饭,我叫宇昕四处去看看。年近了,渐多起来的回村孩子可以成为他的玩伴,又赶上包塘人润根正在抽水干塘准备抓鱼,这里的节日远比城市呈现得盛大。半上午的探险,宇昕带回来一脚塘泥和一条小鱼,外加一个奇怪的发现,他第一次遇到那么多和他姓氏相同的孩子回到同一个地方。

  年终于来了。众厅(祠堂)里,锣、鼓、镲声一阵比一阵密集,牛皮大鼓咚、咚、咚惊醒了田野和群山。打镲的梅恒伯,平日里慢言细语缓得像一碗温开水,此刻起势、收声却是干脆利落,十足一个熟练的乡村老乐师。

  正月初一、初六日,添丁酒和添谱酒陆续摆上,鞭炮一封封扔出去炸响,嗡嗡嗡的密集人语声就要冲破屋顶和厅门。火妹老板在众厅最上进正中的位置坐定,戴上老花镜,拿出纸笔,记录清点添谱人家呈上的礼贺。这个走南闯北的男人到底积累下了多少身家,一直是村里人绕不开的谈资。此刻,他落笔工整,面色认真带着微微笑意,似乎纸面上的数字是他一年里庞大的劳碌所得,容不得丝毫疏忽。和他备受关注的身家一样,他对村庄的眷恋也广为人知。他像一只候鸟,每年年末早早从京城的儿子家返乡,雷打不动地在村里过完一个个春节,做客待客、喝酒打牌、烤火闲聊,有滋有味,他原本就红润的脸色因这份满足而呈现出了更多的平和。

  我很早就知道,如今更明了,村庄里的年是一坛浓酽的老酒,后劲极大,贪杯的人容易被它醉倒。乡愁这坛酒,我不敢多饮,一次喝上一口、一盏就够了。剩下的,我带到异乡的城市,用一年、半世的时间细细酌,慢慢品,佐酒菜是手机里一帧帧关于村庄物事、人邻的图片和视频。

  来到这座城市6年,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仍然是那个刚出嫁的媳妇,总是记挂着娘家。在这里,我不会想起抬头仰望星空,对钢筋水泥堆砌的高度几近无视,眯眼躲过玻璃幕墙上映射的夺目金光。心情沉郁时,我从图书馆借来几本乡土之书翻看,或者打开购票软件查询回家的票源。等到节假日或手头活少时间宽裕些终于成行,那份欣喜雀跃用久旱逢甘霖来形容也不觉夸张。

  终于抵挡不住诱惑,这个意志薄弱的中年男人又回到了村里。哪怕城里的饭局牌局结束得再晚,我也要赶回村里睡下。就像一条洄游的鲑鱼,我的身影出现在耕种过的田地、放牧过的山林、求学过的校园,试图搜寻拼凑出一幅完整的记忆长卷。雷公寨过去是一座林场,我们常在这里为学校捡拾取暖做饭的柴火。山泉从侧U形三面环抱的山上潺潺而下,一年里从不断流,山脚两口大塘有了活水,塘中水草长得异常丰茂,俨然莫奈笔下的《睡莲》。一只野鸭子贴着水面从眼前飞过,又飞出第二只、第三只。鸭子身形肥硕,我能看清它们泛着油光的毛色。

  正看得新奇,山雨落下,我去旁边几近废弃的芙蓉村里避雨,发一根烟给正发呆看雨势的广西人。他租下一幢搬空后的二层红砖楼房,在附近的山林里割松油。房子临塘近山,潮湿招蛇,广西人每年都要打死几条闯进房间的蛇。

  待到暑假,我带上宇昕回村小住。睡过慵懒的午觉,我们骑一辆借来的电瓶车奔跑开来。山间公路平坦,蜿蜒曲折伸展;山岭松涛阵阵,鸟鸣婉转悦耳。行至狐狸岩、梅山水库中段,几口水面阔大的鱼塘铺展开来,大鱼激起的浪花打破山里的宁静。白鹭苍鹭因我们的闯入受到惊扰,却不飞远,只盘旋停落在塘边的松树顶上,它们把这里当作饭堂。在蒙山脚下的一处果园场,一只硕大的灰色大鸟突然振翅飞起,它是我在家乡见过的最大鸟类。惊鸿一瞥间,大鸟很快飞远,与山色融为一体,将偶遇众鸟之王的惊喜深刻于我的记忆中。

  我不确定我对村庄的这番描述有没有田园牧歌式美化的嫌疑,如果有,我也会坚决否认我是出于虚荣粉饰的目的。事实上,对一个睡着父母祖先、一个埋下自己胞衣的地方,再多的情感泛滥也不为过。有了这块遮羞布,我举家拔根迁徙后的第一个春节,就在耐子叔叔家的新居里当着满桌亲友的面痛哭了一场。记不清具体因何而哭,或许是满碗水酒的后劲,或许是屋内炉火闷热让我走出去透气时一眼看到了不远处山坡上父母的安眠地,一刹那间我止不住泪流满面。我对来劝我的人说,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忍不住想哭……我喝多了,晕头转向、头疼欲裂,但我知道我为什么会哭。我想对着那片坡地喊,爸爸、姆妈,又过年了,你们缺席好多年了!三哥也红了眼眶,他一直是一个极易共情的人,懂得我出走他乡后的全部心情。村里有那么多抛荒的好菜地,他都不要,周末抽空回到村里,把父母留下来的一块菜地清理掉树根杂草,种上玉米、辣椒、茄子、西瓜。村里人事、地里作物,他都讲给我听、拍给我看,再没有比他更好的兄弟了。

  记挂村庄的人,我亲近他几分。大学同学老熊到上海出差,他在广东的一所高校里当处长,我们几年没见,约在他下榻的宾馆见面小叙。我不关心他的职位,他也没问起我的收入,话题信马由缰就跑到了农村盖房上。他说,他把自己处室里对全校科研资金分配划拨的权限主动交出去了,这没什么不舍得的,少了很多人情负累。遗憾的是盖房时,老娘急着做饭帮工诱发了疾病,人没救过来;老房子扒掉下地基也赶得急,他又不在场,连张照片都没留下,几十年的记忆全丢了,心里空出一个角,补不上了。

  村庄是无数人的牵挂和羁绊,它的深沉和厚重超过城市。有人心甘情愿一世背负着它,踏实前行,并以它为坐标不断修正自己的航向;有人觉得沉了累了,连只言片语也不愿再提起它,回村的行程一年比一年难;有人把它保存进记忆的U盘里,只在某些特殊时候打开回放(比如春节、清明和酒席)。贵勇是最后者。他个子瘦小,靠加工棉被咬着牙攒下了一些家底,就动了和哥哥在村里一起盖房的念头。看到我在村里小住,他把手机塞给我,说,你吃这行饭的,帮我拍拍老房子,还有那些老物件。暑热正盛,我屋内屋外、灶台农具都拍过,他不满足,要我跟他爬楼梯上阁楼,翻箱倒柜找出一大堆他母亲的嫁衣、小儿的老虎帽口水巾。他一边抖落积尘,一边对我说,我知道你也是个念旧的人,这些老物件的照片你要是写东西用得上,我都传给你。我们像是握着同一张车票的人,一次次奔赴一段目的地相同的行程,永远不会倦怠和迷路。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省两会特别报道
   第04版:国内
   第05版:天下
   第06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
   第07版:安义观察
   第08版:省城
   第09版:专题
   第10版:综合
   第11版:聚焦
   第12版:井冈山
青山遮不住
细节撑起宏大的词语(一组)
完美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