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会种田到“慧”种田

村干部查看育秧大棚培育出的一季稻秧苗。 通讯员 龙静丝秀摄

  本报全媒体记者 徐黎明

  眼下正值一季稻插秧时节,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石下村的育秧工厂一片忙碌景象。

  石下村有耕地2000多亩,此前由于缺少专业化人才,机械化种植水平较低,水稻种植效益不高,导致大部分村民外出务工,出现农田撂荒的情况。

  石下村党支部书记陈书才说,通过外出考察,他们采取“合作社经营+土地流转+农户托管”的方式,提高耕、种、管、收各环节机械化水平,让村民务工务农两不误。

  没有增加人手,现在石下村耕地全种上了庄稼,育秧工厂功不可没。2021年3月,石下村育秧工厂投入使用,装备了大棚育秧机、旋耕机、植保无人机等先进耕种设备,还实现了温控、灌溉、施肥一体化无人操作。如今,石下村很多村民已熟练掌握各项专业技术,从秧苗培育、移栽等种植方式,到育秧机、翻耕机、插秧机、滴灌设备等机械的操作保养,实现了从会种田到“慧”种田的转变。

  “前两年,我们村整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在我们种植、收割使用机械设备,效率明显提高了,植保运用无人机,省心省事,而且一点都不误农时,心里也不慌了。”村民韩林深有感触。

  有了技术加持,种田更轻松了,石下村对集中流转的土地采取“全托”和“半托”两种不同的管理办法。外出务工的村民,可以选择由村里全程负责秧苗育秧、移栽和水稻管护、收割的“全托”管理,获得土地流转费补偿;愿意在家参与日常养护经营生产的村民,则可选择“半托”管理,除了土地流转费外还能得到集体分红,增加了收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专题
   第05版:天下
   第06版:专题
   第07版:综合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民生
   第10版:法治
   第11版:教育
   第12版:金融
党报帮你办
送优质医疗服务下乡
别让家委会变了味
从会种田到“慧”种田
图片新闻
客家熏鸡变“金鸡”
拥堵提前半小时结束
陈颖:为居民服务无止境
深山藏着“石头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