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全媒体记者 钟兴旺 文/图
在中国油画界,“杨鸣山”这个名字估计知道的人并不多。前不久,“杨鸣山油画肖像、静物、风景展”在南昌举行,让我们有幸认识了杨鸣山,并走进了他的艺术世界。
杨鸣山(1933—2016)祖籍山东,父亲侨居俄罗斯。杨鸣山6岁随父母回中国新疆定居,1957年毕业于甘肃西北师范学院艺术系并留校,1961年调入新疆艺术学院任教,1979年移居澳大利亚从事油画创作。他的作品因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技艺而受到广泛认可,多次获得澳大利亚国家级重要绘画大奖。晚年,他慷慨地向故乡新疆捐赠百余件作品。新疆克拉玛依市建立杨鸣山艺术馆作为对其艺术贡献的永久纪念。
出生在俄罗斯,6岁后学习成长于中国,46岁移居澳大利亚直至83岁去世,画家杨鸣山的一生可谓充满传奇。
杨鸣山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喜爱对景写生。他善于用简练的艺术语言、多样的色彩调子、娴熟的油画技巧,用很小的画幅记录大自然动人的瞬间,抒发对大自然的情感。这种真诚、真实的写生方式很值得我们借鉴。本次展出的100多幅袖珍油画风景作品,刻画生动细腻,以小见大,意蕴深邃,令人对其为艺术孜孜以求的精神而感动。
杨鸣山早在兰州西北师范大学艺术系学习油画时,就对油画色彩、色调十分敏感,感悟到油画本体语言的“油画味”及其重要性。他意识到油画语言重在色彩,不是用油画颜料画素描,而是应该用油画色彩塑造形体,用色彩语言表达画家的思想和情感。他善于用冷暖色的对比,运用色调统一各种不同的颜色,在特定的色彩调子中发挥色彩的相对关系和作用。本次展览把他的油画人物、静物和风景一起展示,观众可全面了解他作品的艺术特色和他的艺术追求。其独特的艺术理念,对广大油画爱好者应有启迪。(图为杨鸣山油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