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彭学军:好的儿童文学举重若轻

彭学军创作的部分作品

  □ 本报全媒体记者 周 颖

  与彭学军的对话是令人愉快的。她清澈、真诚、宽广,说自己讷于言。可大家不要被她这句话“欺骗”了,一个敏于感受、善于书写的人怎么会真的讷于言呢?果然,在专访的后半段,我们遇见了一个说起儿童文学眼里全是星星的彭学军。在上饶美术馆,《大鸟》新书推介会的现场,她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写作道路和创作心得——

  “写作治愈我更新我”

  彭学军喜爱儿童文学的种子很早就埋下了。

  她幼时没有课外书读,高中开始看《少年文艺》,读大学时一口气订了5本儿童文学。“那时候还没想到要去写。后来看多了,觉得这些故事好像我也可以写出来。”1989年,彭学军的第一部作品发表。她不内耗,不熬夜。上午、下午各写一两个小时,写不出来就干点别的事。

  在彭学军的记忆里,住着一个淘气的自己和严厉的父亲,但她在书里创造了很多像朋友一样的父子关系,打打闹闹又融洽相处。“希望孩子们可以从我的书里读到一些慰藉”,彭学军用文学弥合了童年的小小缺失,也希望带给更多孩子温暖。

  “写作给我密闭的生活空间打开了一扇窗,人生原来还有这样一种可能。”书写让彭学军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2022年,长沙的一家阅读机构携着四五本彭学军的湘西读本,领着孩子们去凤凰实景阅读。其中一本《你是我的妹》里有座美丽的桃花寨,可老师怎么都找不到,只好给彭学军打电话:“桃花寨到底在哪儿?”听着电话,彭学军笑眼如弯月:“你肯定找不到,这是我编的一个寨子。我把童年待过的几个苗寨融在了一起,虚构了故事发生地,取了个美丽的名字叫桃花寨。”在她长大的湘西苗寨,村村寨寨爱种桃树。彭学军建议老师们,找个有桃树的寨子,让孩子们实景阅读。

  有读者说,读完《腰门》想写自己的童年了。那打动读者的和打动作者本人的,或许是同一种东西。彭学军说:“现在回过头看,最珍贵的地方是情感。那时的创作没有过多的技巧,就是很真切地表达自己。‘我心里面有故事,我想讲出来’,仅此而已。”

  “那些书稿让我知道了灯塔在什么地方,努力的方向又在何处。”在谈到编辑工作对自己写作的影响时,彭学军写下了这样的句子。做《彩乌鸦系列》20本德国儿童文学引进读本时,她集中阅读了世界儿童文学中一流的作品,读《人鸦》《本爱安娜》,读《去往圣克鲁斯的遥远之路》和普鲁士勒的“三小”(《小女巫》《小水精》《小幽灵》)……“儿童文学还可以这么写,还可以写得这么好!”她的眼界得到了开拓。

  评论界提起彭学军时,常说她善于自我突围和自我更新。的确,从湘西到赣南,从《腰门》《你是我的妹》到“男孩不哭”三部曲,从《建座瓷窑送给你》到《大鸟》……她的写作,不论是地域、书写对象还是题材、风貌,都给人常写常新之感。作家曹文轩说,彭学军总能贴着人物写,总能与那些独特的题材相遇。

  事实上,这与她的创作观一致。“有个前辈告诉我:不要重复自己,重复自己和重复别人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创。我记着这句话。熟悉的生活圈子和童年经验,总有写尽的时候,一旦写尽了,就不可避免地重复自己。”

  彭学军最近的手边书是关于孤独症儿童的心理研究读本。几年前,她出版了同一题材的童话作品《曹爷爷和他的星际乐队》。但她想要书写的更为庞大,创作难度也非常高,她还在做着这方面的准备。像自己一直以来做的那样:走出生活舒适圈,去观察、去对话,用陌生题材倒逼自己丰富知识,拓宽写作的疆域……

  把独特的地域文化写出来

  彭学军的写作,始终面向现实主义题材。她笔下有湘西的吊脚楼和挑檐、赣南的围屋和蒸汽小火车,有景德镇老巷子圆弧形的拐角和高温烧制窑变后又润又细的祭红壶,有鄱阳湖边惊为天人的鹤舞和跨越5300多公里的生命飞行……

  她最喜欢的儿童文学作家是安房直子,带点幻想、神秘,忧伤又不失童趣,她也总是被那些带着文化底蕴又不失童真的故事牵引着、打动着。

  湘西是彭学军写作的起点和原乡,她在那里出生和长大,最初的写作素材都源自那里。那些信手拈来的成长故事,带着明显的“我”的生活印记。

  后来,她转而书写男孩的成长经验。《纸窑》书写了两个学霸小男孩间的竞争,内心却惺惺相惜。故事的灵感源于她在景德镇一家工作室里与孩子们一起烧星球的经历。小说中有关蝴蝶的描写堪称妙笔。“我在找树叶、橘子皮这些材料时,正好有只蝴蝶飞过来。我想,如果把蝴蝶抓进来挂在纸窑里会怎样?于是构想了一个这么做的小男孩。”在彭学军看来,相较于女孩,男孩会将想法和感情隐忍于心,遇到问题更想自己解决,更依赖同伴。

  她笔下的江西故事深邃而轻盈,独特而富于地域风情。有三年的时间,她一个人跑景德镇,背着双肩包去老巷子闲逛,克服社交障碍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她旁观精品白瓷的生产,在与工匠们聊天中,她意识到景德镇的孩子和其他地方的孩子不一样,玩具都是自己拿着泥巴捏成的!陶瓷文化赋予了他们独一无二的童年。她把这些独一无二拾掇出来,把那些孩子大冬天上学用棉布包一块烫砖当暖炉,拎一桶井水进热窑洗澡洗出一身汗……都融进了小说。书中主人公黑指、小天和金毛虽然没有原型,但有工匠们真实且与一座千年瓷都荣辱与共的童年。纯粹的童心与深厚的陶瓷技艺传承叠加着,构成了清澈丰厚又意蕴悠长的《建座瓷窑送给你》。彭学军说,这是自己最珍视的一部作品。

  她说,要把一方土地最独特、最迷人的地方写出来,与读者当下的生活构成一定的审美距离,才有风景在别处的新奇感和神秘感。写《纸窑》《建座瓷窑送给你》如此,写《大鸟》亦如此。

  让现实主义作品像鸟一样轻盈

  儿童文学面对的是未成年人,写作者写什么、把什么东西呈现给孩子看,可能会影响他们对生活对世界的看法,甚或影响人生。因而,儿童文学写作者要有更强的自律和更高的社会责任感。

  在《大鸟》里,辞职种藕的周蔷梦里总有一只断了一小截角的羊,想念妈妈的蒿子常常惦记一根白鹤的羽毛。有着预兆或象征意味的自然意象,缱绻的关于远方、梦想、家园的梦,这在彭学军的作品里不是孤例。她书写的现实题材,往往加入了一些幻想元素,她迷恋作品中亦真亦幻的感觉。“可能和我读了比较多的幻想文学有关,我喜欢加入一些这样的元素,现实主义儿童文学也可以有一种像鸟一样飞起来的轻盈的感觉,同时它又很符合孩子的想象。”

  儿童文学是一种浅语写作,需要留存多一点幻想空间。她在赣南的时候写湘西,到了上海开始写江西,隔着审美的距离回望,更能发现书写对象的独特性。她认为,书写对象贴得太近,心里会有逼仄的感觉,离远了,可以想象的空间会大些。

  她自言,写得最轻盈快乐的是一部短篇小说《没有壳的蜗牛》。故事讲的是一个丢了书包的孩子,每节课需要向不同的老师解释自己怎么丢了书包。在他的故事里,每次丢书包的经过都不一样,教室安安静静的,全班师生都被带进了一个个编出来的故事……“这个故事不是说鼓励孩子撒谎,而是想要讲述想象力的魅力,我编得特别开心,差不多一气呵成。”

  好的儿童文学特质是什么?彭学军用了四个字回答:“举重若轻。”“拥有一个丰富的内核,又能用清浅的语言、有趣的故事呈现。”她认为,轻的东西写轻了是好写的。本身有内涵、有深刻哲理的东西,用儿童能够理解的故事和浅语表达,“轻起来”又不失文学意味,这个度很难把握。

  彭学军说,生活中有很多走错了的路,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她很满意自己能一直写下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文件
   第05版:文件
   第06版:文件
   第07版:天下
   第08版:专题
   第09版:聚焦
   第10版:井冈山
   第11版:读书
   第12版:资讯
彭学军:好的儿童文学举重若轻
成长小说视域下的探寻
荒漠里的童年不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