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朱 华
创新药研发,真难!动辄十年以上的周期、上亿元的投入,堪称“十年磨一剑”。
引进高层次人才,也难!面对“引才大战”,内陆省份往往缺乏高端科研平台,薪酬待遇和发展环境都难与沿海发达地区匹敌。
在赣州市章贡区,困扰江西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这两大痛点,正得到有效破解。通过大刀阔斧的创新机制“筑巢引凤”,当地成功推动组建了新药创制领域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一批创新项目正在加速孵化。
3年来,研究院已形成一支近500人的科研创新团队,先后全职引进来自美国哈佛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外顶尖高校的高层次人才50余人,而且绝大多数为“85后”博士,单个项目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数量创造了当地的新纪录。
高层次人才成功“批量引进”,得益于章贡区联合赣南医科大学(原名赣南医学院)、国内外知名专家团队创造性提出的用人新模式——“政府用人、院校上编、企业发薪”。通过3年实践,这一模式成功实现了地方重点产业发展跃升、地方高校科研实力壮大、高层次科研人才扎根老区的“三赢”效应。
一次解放思想的机制创新
筑起金巢引凤来,故事还得从2017年说起。
当时,章贡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受困于缺乏高端科创平台,而盼望升级为大学的赣南医学院也对高层次人才求贤若渴——他们不约而同地“盯上”了在国内知名高校任教的赣州籍教授李红良,连续多年与其对接。
李红良团队集聚了众多青年才俊,其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在国内生物医药行业都属一流。然而,对于江西来说,要从省外知名高校引进人才谈何容易,首先亟待解决的就是科研人才待遇保障问题。
2021年1月,《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出台,明确提出支持革命老区重点高校、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与革命老区合作;支持地方完善人才政策和激励机制……这无疑给赣州创新用人机制引进高层次人才带来新契机。
虽然广东深圳、江苏无锡等发达省份的城市也加入了这场“引才大战”,并开出了优厚的落户条件,但是,苏区振兴的光明前景和家乡优越的营商环境、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最终打动了李红良教授。
为了让高端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必须要有创新的勇气和超常规的举措。通过三方磋商,最终明确组建研究院,由李红良教授担任院长,采用“政府用人、院校上编、企业发薪”的模式吸引高层次人才。
在这一新模式下,章贡区全力支持研究院以民办非营利性机构的身份运营,助力地方生物医药产业升级;相关高校拿出部分教师编制,提供给研究院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研究院则灵活地运用市场方式,根据人才创新的绩效评估情况,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效益和下属产业利润等统筹保障其薪酬薪金。
通俗地说,就是让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同时具备高校教师和研发转化人员的双重身份,享受市场化的绩效激励机制。如此一来,人才入赣的最大难题顺利破解。
为了支持研究院做大做强,赣州市、章贡区竭尽所能拿出了“真金白银”——按照“一事一议、按需扶持”的方式,提供了2.6万平方米科研场地和数百套精装修人才房,争取市项目资金奖补500万元,为人才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
研究院“90后”特聘教授胡曼丽,之前在外省一所“985”高校任教,也是最早一批落户赣州的青年才俊之一。如今,她已成为研究院宠物食品研发团队的负责人。胡曼丽说,和之前在大城市工作相比,赣州的薪酬待遇基本持平,而发展环境和创新氛围更优,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科研和创业梦想。
“这次人才工作机制创新很不容易,冲破了原有的制度阻碍,充分体现了地方党委政府解放思想、敢于担当的实干精神。”李红良称赞道。
一次大的体制机制创新,往往会倒逼后续更多的改革创新。据悉,近期经主管部门批准,研究院将进行职称自主评聘改革试点,一批科研能力强、市场转化成绩突出的青年人才,今后有望优先评聘为副教授、教授。
2023年,研究院又发出“求贤令”,面向全国招聘100名研究员。最终,报名面试人数超6000人,其中仅博士就有600多人,高端科研平台的吸引力可见一斑。
一次敢想敢干的产业升级
经过一番“招兵买马”,研究院的创新实力大大增强,已成为赣州生物医药产业的人才“蓄水池”和创新高地。
3年来,研究院先后拿下了多块“金字招牌”——包括重大疾病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江西中心、江西省模式动物工程研究中心等10余个国家和省市级创新平台,吸引40多个大项目落地赣州。
其中含金量最高的,是2023年研究院与空军军医大学、江西青峰药业三方整合重组的重大疾病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
该实验室旨在开展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的基础应用转化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实现我国新药创制原始创新和技术突破。实验室的人才是“全明星”阵容——主任、首席科学家均由两院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里有19名院士,还有20余名拥有国家杰青等头衔的顶尖人才。
创新药研发,被誉为生物医药产业“皇冠上的明珠”。当前,研究院正加速推进7个原创新药的自主研发和临床研究,以及6个宠物新药的临床研究和注册批件。
与此同时,研究院的模式动物(即经人工培育用于新药研发实验的“小白鼠”)研究成果已经“瓜熟蒂落”,在章贡区催生出一条产业新赛道——宠物大健康。该区先后举办了首届宠物产业创新大会,引进全省首家宠物药生产企业、宠物疫苗生产企业,集聚相关企业220余家。
地方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这次人才引进模式创新的最大受益方。3年来,研究院已先后与中国医药、南华医药、京东京业汇、艾迪康、千麦医疗、金域医学等40多家国内优势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助力赣州千亿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快速形成。
地方高校同样也是“大赢家”。作为研究院的共建单位,2023年底,赣南医学院获教育部批复,正式更名为赣南医科大学。
“短时间内收获这么多高层次科研人才,可以说是学校人才引进历史上的重大突破。”赣南医科大学副校长彭维杰表示,通过校地联动共建研究院,该校走出了一条建设应用型医科大学的新路。
目前,研究院与赣南医科大学联合创建了生物医药产业学院,每年招收60名本科生、100多名硕士研究生,形成了“产学研用”人才培育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
引进一个团队,集聚一批人才,研发一批新药,孵化一批企业,建强一所高校,催生一大产业……一个高端科创平台带来的“创新裂变”,正在江西精彩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