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斫琴觅知音

5月31日,吉安市吉州区的一片茂密竹林中,胡不归正在抚琴演奏。
专注斫琴。
调制生漆。
凿挖腔体。
制作胚体。
上漆。
胡不归(左)和古琴爱好者交流。
在吉安市吉州区的思源实验学校,胡不归为学生展示古琴演奏技艺。
胡不归双手抚琴,和前来学艺的学员们一起交流。
扫码看视频

  本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继红 本报全媒体记者 洪子波 张翰林 摄影报道 

  古琴,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也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瑰宝。2003年,中国古琴艺术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古琴以其独特魅力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

  5月30日,吉安市吉州区六谷山房古琴工作室不时传来苍茫淳朴的琴音,80后斫琴师胡不归正在调试一张新做好的古琴。“一名优秀的斫琴师,不仅要有极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要具备出色的演奏技巧和文化素养。”

  2008年,在杭州工作的胡不归,因一次偶然的机缘接触到古琴,萌生热爱,于是花费了三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张古琴,并利用闲暇时间拜师学艺。2013年,他把古琴作为自己的职业方向,前往江苏扬州学习制作古琴技艺。2019年,他又把自己所学技艺带回吉安,在家乡传承古琴文化。

  “历经百年的老木料做出来的古琴导音效果好,稳定性极佳,声音古朴、浑厚。”据胡不归介绍,在斫琴过程中,选材是最重要的一环,为了寻访上乘好木,他走南闯北,只为寻找斫琴良材。在斫琴坊,听不到机械轰鸣,只有手工刮灰、打磨上漆发出的响声;闻不到刺鼻的油漆味,只有木料和生漆散发出的清香。“古琴每一道工序,都是纯手工制作,经过合琴、蒙布、上漆、上弦等上百道工序,历时两年才能完成。”因为工序繁多,耗时太长,所以胡不归每年的成品琴只有20张左右。

  近几年,随着古琴爱好者的增多,胡不归也会趁工作闲暇时,寻觅知音、以琴会友。不少古琴爱好者专程来到他的工作室了解古琴、学斫古琴;一堂堂古琴赏析公益课,激发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胡不归说,他对古琴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专题
   第05版:视线
   第06版:专题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民生
   第10版:法治
   第11版:教育
   第12版:综合
斫琴觅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