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艺松
近日,笔者一名亲戚诉苦:小学四年级的女儿要求买一块某品牌的新款儿童电话手表,原因是同学的电话手表都是同品牌的新款,可以“碰一碰加好友”,而她的手表功能单一,太落后了。无奈之下,亲戚只好花费近2000元购买了女儿指定的电话手表。
近年来,电话手表几乎成为城市儿童的标配。电话手表设计的初衷,是为了满足家长与孩子的联络需要并实时掌握孩子的位置。换句话说,孩子的安全,是家长购买电话手表的首要因素。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各大厂商都试图通过功能的创新来占据更多市场份额,这也让电话手表不断“与时俱进”,通话、拍照、交友、游戏等功能一应俱全,与此同时,手表的价格也是一路飞升,堪比智能手机。
随着功能的丰富,儿童手表如今不仅是一款“定位、电话手表”,更是成为一款强大的“社交神器”,这也让“你没有同款手表,就进不了我的圈子”这一怪象在中小学内流传。
我们需要反思,儿童电话手表的不断更新和升级,究竟是真的为了孩子实际需要而设计,还是市场竞争的产物?在追求技术和功能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考虑产品对孩子成长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未成年人群体心智尚未健全,自制力也较弱,很容易沉迷于手表中过度娱乐化的附加功能,从而干扰学习和正常生活。同时,对高价儿童手表的追逐也容易让孩子养成互相攀比的心理,甚至可能造成家庭矛盾,影响亲子关系。
因此,为更好地守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儿童电话手表理应回归儿童属性。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行业审核与监管,明确儿童电话手表的功能、内容以及广告宣传等。企业厂商应加强行业自律,以健康、安全为核心,升级优化产品,所设计的功能应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其实际需要,而不应该为了提高产品价格过多堆叠不必要的功能。学校和家长也应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理性看待电话手表的功能和娱乐价值,避免过度依赖和沉迷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