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成都7月23日电 (记者康锦谦、童芳)记者23日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一系列新的考古证据表明:距今3000多年前,三星堆古城已有清晰城市规划。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面积约12平方公里,遗址的核心区域是一座古城,四周建有高大的城墙。虽然城墙部分区段在历史上已经遭到破坏,但考古学家根据对现存城墙的勘探,仍复原出城址的基本格局:三星堆古城城址面积约3.6平方公里,呈西北-东南向。该朝向与之前发现的青关山宫殿,以及2022年至2024年在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高等级建筑基址和玉石器作坊基本保持一致。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副站长许丹阳告诉记者,三星堆古城的主轴线方向为西北-东南走向,也是古蜀人民适应当地地理环境的结果,参考了当时的自然山川走势。“如此布局一方面便于生产生活取水用水,另一方面又便于利用水路对外联系,体现出先进的城市营建思想。”
通过考古学家持续努力,目前三星堆古城平面布局已经基本清楚:城邑北依沱江的支流鸭子河,悠悠的马牧河从城内蜿蜒而过,北边有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南边有祭祀区,多座城门和出入城门的道路将都城与周边联系起来。
“继良渚、二里头等早期都城遗址后,对三星堆古城布局规划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又一次展现了中国古人在城市规划上的智慧和实践能力,显现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三星堆研究院学术院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