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省发布多项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写在绿水青山间的答卷

  本报全媒体记者 董文涛

  8月15日,2024年全国生态日江西活动在上犹县举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等单位现场发布了各领域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充分展示我省以更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成效,普及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动形成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

  全面绿色转型迈上新台阶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邱啟旻介绍,我省始终把重点领域绿色转型作为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统筹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着力塑造江西绿色发展新优势。

  能源绿色转型稳步推进。全省可再生能源装机在2023年历史性超过煤电,截至今年6月底,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55.5%;建成投运新型储能41座,装机规模70万千瓦;统调煤电机组均实现超低排放,度电煤耗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克,仅此一项减少耗煤90万吨。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我省大力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扎实开展设备更新行动。2023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28.1%、39.5%,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居全国第八位,全省“新三样”出口额居全国第六位。

  科技创新是撬动绿色发展的关键支点。我省打造了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6项绿色低碳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批,稀土永磁材料绿色再生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煤制燃气清洁梯级利用技术成功落地见效。

  系统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生态文明建设需久久为功。近年来,我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逐步开展了保护涵养水源、修复河湖生态、培育和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等工作,进一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宜居环境实现明显改善。在九江市濂溪区金桥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中,当地采取“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人工湿地”的方式对污水进行处理,采取疏浚河道、岸坡整治、拦沙堰修复等措施对流域内溪沟进行了生态治理,改善了溪沟两岸的亲水环境。

  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十四五”以来,全省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198.09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实现持续双下降,水土保持率从2020年的85.87%提升到2023年的86.36%;治理区植被得到较快恢复和改良,植被覆盖度稳步提高,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我省优化调整小流域内农业产业结构,推动脐橙、蜜橘、甜柚、油茶、茶叶等特色产业发展与水土保持工作相结合,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生态高颜值转化为经济高价值

  近年来,全省上下深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比如,抚州进行了全域系统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益探索,婺源进行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乡村相融合的有益探索等等,我省累计有20余项经验做法被列为国家推广的典型案例。

  建立高效的市场机制。我省开展林下经济收益权、湿地经营权、全民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等权属市场化改革,建立生态资源储蓄运营综合平台。全省湿地占补平衡指标累计成交额超过1.2亿元,林业类生态产品累计成交额突破110亿元。

  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我省大力实施林下经济“三千亿工程”、竹产业“千亿工程”、油茶产业“三年行动”,创建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近7000个。2023年,全省林下经济年综合产值达1836亿元。

  构建生态补偿新格局。我省持续推进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省建设,实施多轮省内和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累计发放全流域生态补偿资金近300亿元,推动设立规模10亿元的生态修复基金。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我省发布多项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
~~~
~~~
~~~南昌城区已有73个路口安装“聪明”信号灯 年底覆盖200个路口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专题
   第07版:向新前行 立而有责
   第08版:民生
   第09版:聚焦
   第10版:井冈山
   第11版:读书
   第12版:资讯
写在绿水青山间的答卷
江西奥运健儿回家啦
乐享清凉
向幸福出发
给红绿灯装上“大脑”和“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