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万安县按照“为特色产业谋思路,为农户致富找门路,为乡村振兴找出路”的思路,围绕建设共富共享美好生活实践区,聚焦产业共富、发展共享,依托“地”探索共享共富路径,凭借“合”激发产业链条活力,通过“产”促进农户增收产业增效,推进“村集体服务得利、企业增效盈利、农户多元获利”改革,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因地制宜
探索共享共富路径
始终将“因地制宜”作为改革的核心,万安县“三方得利”改革从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现实因素出发,实事求是、分类打造,探索“三方得利”共享共富路径。
针对高标准农田呈现存量多、增量快、规模大等特点,该县探索以“村集体介入服务+农户流转土地+企业经营产业”的形式,推动高标准农田集中规模化流转和产业化经营,既降低了企业亩均生产成本,又提高了农户亩均流转土地租金。
面对冷浆田、沙壤地等低效失管的田地较多的实际,万安县通过“村党支部+企业+农户”的形式组建产业联合体,按照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蔬则蔬的原则,发展适度规模的绿色蔬果、有机茶叶、高产油茶等特色产业,有力推动了集体增收、农民致富。
针对村级产业基地小而散、效益低,村集体存在管护成本高、负担重等问题,通过引入龙头企业或种养大户,采取承包经营、联合经营、托管经营等模式盘活村级产业基地,有效推动村集体产业发展减负担,为企业和农户减成本。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万安村级集体经济成功探索出共享共富发展路径。截至目前,全县已建立“三方得利”示范基地175个,全县94.8%的村建立了“三方得利”村级基地,其中产生收益基地163个,村集体年度获利859.04万元,村均年增经营性收入6.3万元。
因势利导
激发产业链条活力
始终将“合作”作为改革的纽带,万安县“三方得利”改革将政府、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等多方力量,有效联合组织起来,凝聚推动产业发展的合力。
万安县通过土地、资源入股,不再局限于一亩三分地,实现技术、管理和市场方面的升级;通过组织的力量,实现“村集体+企业+村民”等创新模式,做到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融入市场经济发展轨道。
依托江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数据智慧监管平台,打造县级指挥调度中心,延伸乡镇平台,推行“富硒+绿色(有机)”食品双认证,打造集“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万安富硒品牌+企业品牌”于一体的农产品品牌体系,聚合品牌效益,以品牌激发造血活力。
为凝聚技术创新力量,万安县分产业类别组建了粮油、水果、水产、畜牧、林业5支技术服务队,根据乡镇重点产业推行分片包乡技术服务机制,设立“土专家”“田教授”工作室或“田间学校”,引导37名技术员驻基地技术指导,并特聘农技员根据农事季节开展田间教学培训,开展品质提升行动,推动农户增收。
走进万安县,乡村农田的生态美景蔚为壮观,富硒大米、富硒水果、高产油茶和富硒茶叶等产业粗具规模……得益于“三方得利”改革的落地实践,万安聚焦“硒”优势特色资源,大力引入现代农业技术,为“村集体、企业、农户”三方得利改革引入“硒”能量。去年,全县新认证富硒产品72个,其中村集体产业基地23个,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1008.9万元。
因产施策
促进百姓富产业兴
始终将“产”作为改革的重点,万安县“三方得利”改革以产业转型为突破,促进农户增收产业增效,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在资金、技术、产销保障上下功夫,为产业发展腾飞助力。该县出台了《万安县2023-2025年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奖补扶持试行办法》,统筹整合用地、财税、金融等涉农奖补资金和扶持政策,聚焦产业设施建设、品牌创建、农业保险等重点方向,通过以奖代补、以补代扶、贴息贷款等方式,对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农户等经营主体进行普惠性资金和政策扶持。
如今,在万安县广袤的农村土地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批种养农户改变了过去议价能力弱、技术水平低、竞争力不足等现状,成长为懂技术、有产业的农村致富带头人;一批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变过去收入结构单一、状态起伏等缺陷,拓宽了增收渠道;一批小散弱企业和村集体、农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共同体,实现了向龙头企业的转变……绿色、效益、规模成为产业最好的诠释。
“为降低村集体收入结构单一可能带来的未来不确定风险,‘三方得利’改革中,不断推动村集体经济由政策型向产业型增收转变,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万安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推进“三方得利”改革是深化“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
土地流转得租金、入股分红得股金、入园务工得薪金、产业发展得现金、品牌增效得红利……在推进“三方得利”改革的过程中,万安县将农户增收作为落脚点。去年,万安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位居全市前列。
让乡村的道路更加宽广,让乡村的田野充满希望。万安县以“三方得利”改革,打破了农村产业发展靠天吃饭、散弱低效、利益截留、要素短缺等瓶颈,有力推进了乡村产业发展路径重构,绘制出一幅生动绚丽的乡村新画卷。
(邱伟春 肖 慧 朱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