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城五雷

  □ 徐贵祥

  在当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一些地方因为发生了改变前途命运的重大事件而被誉为革命圣地,如浙江的嘉兴、江西的瑞金和井冈山、贵州的遵义、陕西的延安等。同时,也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在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环境下有着特殊的作用,比如三湾、黄洋界、古田、平型关、阳明堡、黄土岭、西柏坡等,或因历史在这里发生转折,或因此地发生过重大军事斗争并取得胜利,而被载入史册。

  事实上,我们应该记住的,远远不止上述这些地方。从1921年到1949年的28年间,革命的力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星星之火到燎原烈火,蔓延至祖国的大江南北,可以说,每片土地都有红色的记忆,每条小溪都有难忘的故事,包括五雷。

  五雷,历史上曾经是建制乡,现为江西省余干县黄金埠镇下辖的行政村。著名的革命者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人都曾在这里领导早期武装斗争,并培养出卢凌云、罗英、彭友仁、高敏等革命骨干。

  卢凌云毕业于省立师范学校,在那个时代,要算地道的知识分子,同方志敏、邵式平等人接触后,一股革命的清新之风很快就注入他的思想世界,投笔从戎,最早领导成立了“五雷乡农民协会”,担任过余干县委书记,组建余干县苏维埃政府。后在国民党的“围剿”中,被捕就义。

  罗英可以算作大知识分子,不仅毕业于黄埔军校,还曾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回国后受组织派遣,在余干县警察大队任副大队长,后同彭友仁一起发动了秃锅山武装起义,配合红军主力攻打余干县城,先后任红军营长、团长和红军第五分校副校长,后在运动中被错杀,新中国成立后即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彭友仁毕业于美术专科学校,我从一份资料里看到他的《壮士头颅》《苏武牧羊》《难民行》等美术作品,仅从画名就可以看出,创作这些作品的时候,彭友仁的心里装着怎样壮怀激烈的忧患意识、爱国之心、悲悯之情和一腔救国救民的热血,这个极富艺术才华的年轻人,手持双枪,一面在武装斗争的腥风血雨里指挥部队浴血奋战,一面挥毫泼墨,以犀利的画风穿破黑暗统治的乌云,可敬可佩。

  同样是读书人,高敏16岁就入党并且当选为县委委员,牺牲那年才18岁,正是青春年华。16到18岁的女孩子能做什么事情呢?高敏做了很多很大的事情:宣传革命,推动妇女解放,发动抵制囤积居奇运动,参加武装斗争……奇迹诞生于信仰,我们有理由说,多读书更能体会到信仰的力量。

  青山处处埋忠骨,革命足迹留在五雷的还有余金德、刘肩山、叶乾象、叶珍珠、张有来、方佩龙、白梅……这个名单可以无限开列。

  浏览《红色五雷》书稿,可以看到,从五雷村到黄金埠镇,都有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几乎家家有红军,村村有烈士。

  我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在革命初期,为什么五雷有那么大的凝聚力。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是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余干县的第一个红色政权在这里建立,余干县苏维埃政权的工会、团委、妇联、贸易局、供销社、硝盐厂、兵工厂都设在这里。如果说当时的苏维埃政权对于革命的前途有规划的话,那么显然,五雷乡是一座理想中的红城,而不仅仅是一个乡镇,更不是一个村庄。

  所谓城市,并不仅仅指高楼大厦,也不仅仅指宽敞的道路和桥梁,更不仅仅指琳琅满目的商品和景色优美的公园。一座城市,首先是由精神和信仰构成的。多次翻阅《红色五雷》书稿,我越发相信,五雷是早期革命者心目中的一座理想之城、信念之城、精神之城、知识之城,五雷这座红城的显著特征是,众志成城。

  一百年过去了,历史翻开崭新的一页,今天的五雷阳光明媚,群峰叠翠,一个生机勃勃、洋溢着现代化气息的乡村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先烈们的足迹已经深深地镌刻在五雷的土地上了,他们浴血奋战的身影依然在蓝天白云下面活跃,他们在注视我们,在欣赏这块土地上日新月异的变化,他们正用期待的眼神鼓励我们,讲好五雷故事,讲好英雄的故事,讲好创新的故事,讲好明天的故事。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75年砥砺奋进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省城
   第09版:聚焦
   第10版:井冈山
   第11版:读书
   第12版:资讯
江右商帮何以重振雄风
红城五雷
领略碑帖文学之美
把书放在触手可及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