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杨文斌
12月2日,走进大余县池江镇庄下村古法红糖厂,一股清新的蔗香扑面而来。工人们忙着收蔗、榨汁、过滤……有条不紊地按照古法工序加工蔗糖,熬制出地道的古法红糖。
“我们的红糖采用传统手工技法熬制,既能保持甘蔗的营养,又带有焦糖的味道。”古法红糖厂负责人刘小平一边介绍,一边展示玻璃瓶内色泽如琥珀的红糖。
在红糖熬煮间,6口大锅依次排开,熬糖师傅周保燕正拿着一柄大勺在锅里不停地搅拌,满屋雾气缭绕,糖香醉人。“每一口锅的温度和糖浆浓度都不一样,火大了糖浆容易烧糊,起锅时间早了就结不成糖块……”周保燕说。
据刘小平介绍,制作红糖首先要将甘蔗入机碾压,压出汁液去除杂质后,以小火熬煮两三个小时,其间不断搅拌,让水分逐渐蒸发。经过榨汁、开泡、赶水、过滤、摇瓢、打沙、成型等过程,即可将熬制好的红糖舀入玻璃瓶中进行包装。
“要制作出色泽莹润、气味浓郁、口感清甜的红糖,就要在选材上下功夫。”刘小平告诉记者,他今年在池江镇兰溪村、庄下村等地种植了80多亩高糖品种甘蔗,红糖产量预计可达8万公斤,产值超120万元。其红糖因纯手工制作、卖相好、品质优,深受消费者青睐,畅销全国各地。
“虽然辛苦,但是一个月能赚1万多元。”周保燕脸上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从熬出第一锅红糖起,师傅们就忙碌在生产一线,少有停歇,忙碌的工作也“熬”出了甜蜜的生活。
一块红糖富了一方百姓。近年来,池江镇坚持党建引领,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壮大甘蔗种植业和古法熬制红糖产业,开发红糖酒、姜糖等系列产品,形成甘蔗种植、加工、销售完整产业链,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