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莫让“霸总”再“霸屏”

  (王 楠 图)

  ■ 黄仕琼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连续发布管理提示,对于当前在中老年题材和所谓“霸总”题材微短剧创作中出现的不良倾向,进行及时提示和规范,推动微短剧创作持续向上、向善、向美。

  “霸总”微短剧看起来跌宕起伏,情节往往大同小异:要么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年轻人,在经历各种离奇际遇后摇身一变,成为“富可敌国”的“霸道总裁”,从“人人瞧不起”变成“人人膜拜”;要么“高富帅”爱上“灰姑娘”,以强大的“钞能力”和独有的深情“硬核”追妻,最终得偿所愿。这些“霸总”微短剧看起来轻松、解压,甚至能让一些人产生代入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但是,在相关微短剧中,维系世界运转的仿佛只有金钱魔力、情感纠缠、家庭纠纷,连主角都沦为了“背景板”,只要换一个新名字,就可以演绎下一场“伉俪情深”。雷同的剧名、剧情,以及“雷人”的台词,不仅有哗众取宠之嫌,更迎合了低级趣味,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霸总”微短剧严重脱离生活实际,传递了扭曲的价值观,值得警惕。有的“霸总”微短剧看似“写实”,其实充满了荒诞不经的故事。比如,为了制造“爽点”,一场重要的商业谈判,主角三言两语就能够拿下,如同儿戏;为了推进剧情,一家千万元资产规模的公司说倒闭就倒闭,完全不符合现实逻辑;等等。当然,有的“霸总”微短剧不乏主角“奋斗”的情节,“灰姑娘”可以缺乏基本素养、无视职场规律,却因为“霸总”一句话,就能从基层跃升高层。“霸总”微短剧中充斥着一夜成名、一步登天、不劳而获等剧情,宣扬金钱崇拜、权力依附、纵情享乐等价值观,很容易带歪“节奏”,特别是对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对社会现象产生不正确的认知,危害不可小觑。

  同时,“霸总”微短剧模式化的创作倾向,也让不少群体无辜“躺枪”。为了刻意制造矛盾冲突,有的剧本会安排一些反面角色,并给其贴上标签,使特定人群的形象变得面目可憎。比如,爱赌的爸,生病的妈,上学的弟弟,还有重男轻女、贪财算计、狠毒蛮横的“恶婆婆”“恶奶奶”,挥金如土、不食人间烟火、意气用事的“企业家”等。在相关剧情中,每一类群体的形象都是单一、扁平甚至消极的。然而,现实生活中,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的企业家不胜枚举,很多创业故事也是百转千回、精彩纷呈;善良慈爱、智慧豁达、老当益壮的老年人更是不少,很多人还在发挥余热,用自己的劳动为社会创造价值。以偏概全的角色设定、模式化的创作倾向,明显有失偏颇,让“霸总”微短剧的格调显得低俗不堪。

  相关部门加强对微短剧的管理,压缩数量、提升质量,不以“霸总”之类的字眼作为片名“吸睛”、引流,有利于微短剧行业的健康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微短剧创作者和制作方应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重艺术创作规律,贴近生产生活实际,弘扬真善美,贬斥假丑恶,以更多的正能量剧情,激发观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让微短剧“微”而不弱、“短”而不浅、“剧”有品质。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综合
   第07版:民生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新论
   第10版:智库
   第11版:评论
   第12版:资讯
铭记伤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树牢“节约就是增产”的意识
莫让“霸总”再“霸屏”
及时用科普化解公众疑虑
严惩危害公共安全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