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越过2024年的山峰,一串串闪耀民生情怀的足迹清晰可见。
这一年,我们上连党心,下接民心,深耕基层“采鲜菜”“捉活鱼”,从百姓的小幸福看民生大变化。当鄱阳湖边11座自来水厂陆续投用,58万沿湖百姓喝上放心水,我们一村一村地走、一口一口地“尝”,用笔和镜头记录乡村巨变;养老有床位、看病不出村、吃饭有食堂……走进九江市柴桑区江洲镇的长江“孤岛村”,我们化身村民蹲点采访,触摸群众脉搏,见证时代变迁,用滚烫的“民生温度”标注群众的“幸福刻度”。
这一年,我们铁肩担道义,坚守“百姓权益无小事”的信念,让官司赢了15年讨不回征地款的企业拿到了钱;让那些利用赣江岸线,非法装卸危险货物沥青的不法分子付出了沉重代价,还附近群众一片安宁的居住环境;当南昌县八一乡失地农民办到了保险,当九江市柴桑区居民“办白事”越来越方便,当许许多多劳动者讨回辛苦钱……群众收获的不仅是问题的解决,还有依法维权的本领。
我们无法准确统计,《党报帮你办》帮助过多少人捍卫合法权益,解决过多少问题,传递了多少温暖与力量,只知道对于党报民生记者而言,这是一份责任与担当。任凭汗水挥洒在新闻道路上,流淌在字里行间,2025年,我们矢志不移、重整行囊,奔赴下一个新闻现场。
孤岛村有了“带不走的医疗队”
本报全媒体记者 洪怀峰
12月24日,已是数九天气,屋外寒意袭人。在长江孤岛村——九江市柴桑区江洲镇官场村的村卫生所里却暖意浓浓。
“沈奶奶,您先坐,再过10分钟就轮到您做艾灸了。”村卫生所的医生朱彬,一边忙着给患者拔火罐,一边向79岁的沈水花打招呼。
官场村地处长江中心孤岛,有753户,是省定“十四五”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对接帮扶的单位是江西省人民医院。
官场村党总支书记杨德勇告诉记者,村子四面环水,以前村民看病必须到距村10公里外的渡口坐船去九江市区,十分不便,村民希望村里有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驻村第一书记罗昭淦介绍,今年9月1日,在省人民医院、柴桑区各级党委政府的合力推动下,江洲镇卫生院全面托管官场村卫生所。托管后,省人民医院派出专家团队,对村卫生所医务人员进行“传帮带”。目前,村卫生所新增2名年富力强的医生、1名专业护士,同时,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独特优势,在村卫生室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应用,不仅提高了医疗质量,也进一步解决了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驻村工作队还通过指导村“两委”用好中央衔接资金、积极争取到中药种植等产业项目,并以消费帮扶的方式,为村民销售果蔬、家禽、肉蛋等农产品,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我们村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建起了乡村振兴直播带货工作室,岛上的富硒西瓜、奶油玉米、水蜜桃、马家柚、藜蒿等农产品不愁卖了。”杨德勇开心地告诉记者。
诚信老夫妻
仍在替子还债
本报全媒体记者 赵 影
“准备年前再还5万元,这样欠账就剩下18万元。”12月17日,在萍乡市安源区青山镇的一户民房内,易锡梅对老伴史秋菊说,“一年凑一点,把欠账都还掉也就心安了。”
今年3月,本报报道了萍乡八旬夫妻替亡子还债的感人故事,88岁的易锡梅和81岁的史秋菊用质朴的行动、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诠释了比金子更可贵的东西——诚信,他们的事情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当地政府和爱心人士为老人送去了关爱和慰问。
12月17日,记者再次来到两位老人的家,门前的菜地里一派青翠,大白菜、小芹菜挨挨挤挤,茎叶肥厚。旁边的空地上,十几只母鸡正在撒欢奔跑。
“大白菜卖一块五一斤,白萝卜卖两块钱一斤,”史秋菊说,冬天母鸡下蛋少,但土鸡很受欢迎,“土鸡25元一斤,今天卖出去了5只,卖鸡卖菜的钱都拿去还债。”
老人告诉记者,身边人虽然都在劝他们多休息,保重身体,但是他们闲不下来。“现在生活很好,答应了别人的事要做到,”易锡梅说,“种种菜,养养鸡,生活反倒更充实。”说罢,老两口向菜地走去,冬日里的那抹青绿生出了更多希望。
岸边居民生活环境
回归平静
本报全媒体记者 付 强
“自从你们报道之后,再也没有车船在江边偷运沥青,我们生活的环境恢复了平静”。日前,家住南昌经济开发区白水湖管理处鸡山村公寓的村民熊先生等人向本报记者表示。
8月20日,本报刊发了《有人利用岸线非法装卸沥青》一稿,报道了有人在南昌经开区白水湖管理处原刘道人码头区域的赣江岸边,擅自卸载沥青,他们通宵达旦作业,发出的噪声让周边群众难以入睡,来往货车扬起的尘土让居民晚上不敢开窗。
通过多日连夜暗访,记者锁定了一些船只和货车,并将这些情况反馈给南昌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海事(港航)大队。执法部门重拳出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决定给予涉事船只3万元顶格处罚。同时,加大该区域夜间巡查频次,做好对沥青船舶装卸的执法检查,并联系经开区有关部门,清理岸线边遗落的沥青等问题,还附近群众一片安宁的居住环境。
商户诚信经营客人安心消费
本报全媒体记者 侯艺松
近期,不少市民游客注意到,南昌市大士院街区的每家商户门口都上新了一块小牌子。扫一扫牌上的二维码,商户的档案信息一目了然。“我们将‘信用档案二维码’统一安装在商户经营场地的显著位置,实现一户一码,扫码亮信,让商户经营更诚信,消费者更安心。”东湖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舒慧华说。
今年7月,本报刊发了《大士院的美丽蝶变》一文,报道了东湖区通过整体提升改造让老街区焕发出了新活力。“感谢《党报帮你办》对大士院的关注,进一步提升了街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滕王阁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杨邸著说,“为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感,我们在11月份开展了‘诚信样板街’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了街区品质。”
记者在大士院街区看到,街区的几处主要位置都设有诚信主题宣传牌,每家商户门口都张贴了“诚信经营公约”和“信用档案二维码”,大家对这一举措表示认可。“诚信经营本来就是每个商户都需要做到的,只要对消费者有益,我们都愿意配合。”小罗子汤店店主罗华荣说,他也希望其他商家一同做到明码标价、诚信经营,共同维护好整个街区的营商环境。
记者了解到,大士院街区还评选了首批“诚信经营商户”,嘉宾楼就是其中一家。“挂上‘诚信经营商户’这块金字招牌,我们将更加信守对顾客的承诺,将招牌越擦越亮,把百年嘉宾楼的红色基因代代发扬。”经理涂代富表示。
被欠了15年的征地款拿到了
本报全媒体记者 付 强
“感谢《党报帮你办》介入,温泉镇政府终于把118万元还给我了。”拿到这笔钱,江西省浙赣房地产开发公司负责人李步红由衷向本报记者表达谢意,《党报帮你办》的记者贴民生、解民忧,让群众身暖心更暖。
4月18日,本报刊发了《官司赢了15年依然讨不回征地款》一稿,报道了2002年江西省浙赣房地产开发公司与庐山市温泉镇人民政府签订了《简寂观开发协议书》,公司先后投资该项目1000余万元,但后来被叫停。2009年,当时的星子县人民法院审理后判决,双方签订的合同未被土地部门追认属无效合同,镇政府应依法返还浙赣公司支付的93万元征地款。然而,15年了,温泉镇人民政府拒不履行法院判决。
报道出来后,九江市政府主要领导、省高级人民法院、省营商办等单位高度重视,立即着手协调。而后,温泉镇政府一次性付清欠款及相应利息,合计118万元。
建成3年的殡仪馆已投入使用
本报全媒体记者 曹章保
4月16日,本报报道了九江市柴桑区殡仪馆主体建成三年未启用,当时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未启用的原因是该馆周边道路尚未修建。
12月23日,柴桑区民政局副局长吕堂丰告诉记者,周边道路已经修好,目前柴桑区殡仪馆已经投入运营。
当天,记者驱车沿着057乡道往该殡仪馆方向行驶,穿过涵洞,一条平坦整洁的道路出现在记者眼前,路旁还安装了路灯和道路交通标志。柴桑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这条新路于今年10月份完工并通车,而且还有两条通往柴桑区殡仪馆的道路正在规划。
在该馆服务中心前台,工作人员正在接待前来咨询的市民,馆内对外宣传栏上公示了殡葬服务项目的各种收费标准和投诉举报电话等信息。
盼了8年的失地农民险办好了
本报全媒体记者 洪怀峰
“感谢《党报帮你办》,我家的烦心事解决了。”12月24日,南昌县八一乡八一村的村民乐正保,向记者反馈了一个好消息——他家的失地农民农村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失地农民险)办下来了。
12月24日,记者从八一乡政府了解到,经他们调查发现,8年前征收土地时,由于村干部漏报,导致乐正保一家未及时办到失地农民险。对此,八一乡党委政府多次与南昌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南昌县财政局、南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多个部门沟通协调,并指定专人负责此事,今年11月底终于为乐正保一家办好了失地农民险。
“从2025年1月起,每个月的失地保险款会按时打入乐正保一家相关人员的社保卡上。”八一乡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