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何文靓 温 坤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对未来一段时期乡村振兴工作提出更加细致的要求,做出更为具体的安排和部署。《规划》要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我们要立足新形势新要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进展。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和美乡村建设的关键是破解城乡二元体制,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破除阻碍城乡融合的制度藩篱。城乡融合要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积极构建县城、乡镇、村庄有效衔接和相互融合的新型城镇化。一是深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强化美丽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利用多部门协同、联审机制,推动交通、供水、电网、通信、燃气等基础设施同规同网,研究出台存量用地更新的消防、人防、绿化、容积率等方面的管控规则和相关政策,推进农贸市场、公交线路、健身公园等配套设施建设。二是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三是畅通城乡人口双向流动渠道,确保人口“流得出”和“回得来”。在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同时,积极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就业,引导城市居民返乡创业和养老,推动城市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振兴。

  以三产融合发展助力农业增产增收。开拓农业农村的多业态与多功能,有助于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与农民增收水平;加强三产统筹协同,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一是充分运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对农业实现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种植、直产直销”的全链条模式,搭建稳固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村民开设民宿、餐饮店。二是推动农业产业化,根据“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要求,优化产地、销区和园区布局,发展特色农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乡村特色产业的附加值,促进农业多环节增效、农民多渠道增收。三是在农产品的绿色生产、优质加工和有效销售整体协同推进方面下功夫。做大做强产业,深化新型农产品的研发和有效经营,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生产消费对接。坚持优势互补,实施绿色发展,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提高优质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力求将更多的产业利润留存在乡村并分享给参与开发的农户。四是利用好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和禀赋,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农旅融合,发展生态康养产业等提高农业的增值收益,通过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处理好乡村自然生态和乡村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加快农村人文生态环境建设,让良好生态成为和美乡村建设的支点,通过“精准治理”和“有效规划”促进农民生活环境的改善。一是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进一步明确村庄发展定位、用地布局和建设项目安排等;科学编制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合理配置乡土资源;进一步完善自然村落整治,在农村道路改造、住宅墙体整修、生活污水处理、村内照明装置、村庄环境整治、河道疏浚净化、农民住宅改厕、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统一规划,持续优化村庄功能布局。二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涵养“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生产生活方式,将农业生态价值深度融合到农业田园景观中,统筹利用好农业景观的体验功能。三是持续打好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整治水平,全面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农膜回收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水产生态养殖率,加强农村改厕与生活污水治理衔接,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持续减少化肥农药使用率。

  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在乡村建设过程中,不断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要不断丰富农民的健康文化生活。一是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和养老等民生领域的投入,鼓励社会资本投身乡村建设,为和美乡村建设提供多元支持保障。二是持续涵育文明乡风。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服务和文化服务平台,积极开展传思想、传道德、传文化等活动。三是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加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支持建设农村文化礼堂、文化广场,支持农民自发组织富有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增加体现和谐和顺和美的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让农民愿参与、能参与、乐参与。四是大力弘扬“和善有爱”的道德观,把乡村中沉淀下来上慈下孝、守望相助、与人为善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光大。通过组织评选好媳妇、好公婆等活动,用农民身边的好人好事形成示范效应,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破除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

  (作者单位: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专题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文件
   第07版:文件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新论
   第10版:智库
   第11版:评论
   第12版:学术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加快建设教育强省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加快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