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光华
春节是一场隆重的仪式,村庄总是盛装出席,热烈欢喜得无与伦比。爆竹声里,句句乡音浓;炊烟生处,杯杯水酒温。对返乡人而言,在这种氛围中享受团圆的喜乐,分享一年的收成,畅谈来年的希望,也许就是他们集体回归的意义所在。
我归家的时候,父母早已为年做好准备:酥脆的松肉已炸好,清香的豆腐已制好,津甜的米酒已酿好,干净的被褥已换好……团聚的欢笑,鲜活的气息,让整个村庄沉浸在美好之中。
我的村庄芳里,坐落于宜丰县新庄镇的僻静之地,东西两山相拥,一条河流自村北角的水库发端,向南蜿蜒流淌,滋养下游广阔的土地。和那些传统南方村落一样,少数人守着耕地,多数人外出务工,搭乘时代列车,追寻美好未来。
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出于职业习惯的缘故,每次回村,我会在角角落落转悠,品咂一些细微的变化,然后通过聊天访问去印证。
这次与父亲闲聊,就体会了三种有趣的变化——从防鸡到防鸟、从赶集到网购、从追剧到打球。
讲起第一种变化,父亲说,不知道从哪儿来了那么多鸟,名字都叫不上,开会一样热闹,房前屋后种的嫩菜,一不小心就被它们偷吃了。为防鸟儿啄食菜叶,父亲从网上买来驱鸟彩带——一种带彩色条纹、能反光的飘带,用棍子插在菜垄上。风吹彩带,甚是晃眼,调皮的鸟儿便不敢靠近。自此,菜地无忧。“以前是防鸡,到处拉鸡屎、啄东西,现在变成防鸟了。”父亲笑着说。
我知道,从防鸡到防鸟,体现了村庄人居环境、自然生态的变化。这几年,村庄建起集中养鸡房,完成户厕改造、户户通水泥路,建成健身小广场,实现生活垃圾统一清运,生活环境大变样。今年还准备改造老池塘,建游步道。
实现家禽圈养,对村庄文明提升意义非凡。一些旧观念逐渐破除,新的生活习惯慢慢养成。没有家禽“捣乱”,房前屋后的空地,都被热爱土地的乡亲利用起来,养花种菜,趣意盎然。我家屋子四周,父母打理出多垄小菜地,四季轮作不断,甚至还能收上二三十斤油菜籽、芝麻。直让人感叹:这才是农村该有的样子。
父亲说,农村消费也在变化。随着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电商物流体系的不断完善,网上购物,成为农民消费新时尚。“以前喜欢赶大集,现在就爱网上买东西。”大到空调、电视机、取暖器,小到手电筒、鞋袜、杯子,父亲都从网上购买,由快递公司送进村,也可以到集镇快递驿站自取,方便。
“双11”“拼团”“下单”……这些新潮词会从老年人口中熟悉地迸出。父亲说,就算年纪太大、不会网购的,也会找人帮忙下单。“你茶大妈就经常叫我帮她买,买了还要帮她安装。”“谁叫你文化水平高,又热心肠呢。”父亲是镇中心小学退休教师,是村庄当仁不让的“知识分子”。
镇干部告诉我,去年全镇快递收货量20.5万件,这个数字还在增加。从赶集到网购,农村消费的圈子不再偏居一隅,而是网罗天下。消费的品质也随着网络时代快速提升,这是农家日子鲜活的变化,也是时代之变的乡村印记。
父亲说,再跟你讲讲门球的事——从追剧到打球,父亲的娱乐之变,也是那样生动传神。
以前,父亲和村民一样,劳作之余,没啥体育活动,就靠电视打发时间。记得他最爱娱乐节目,乐此不疲。村里建成全县首个钢棚结构的门球场后,老年人放下锄头把,拿起门球杆,快速转移“阵地”,打球的就越来越多了。父亲就是这样爱上了门球,并迅速成长为村门球队的主力。现在,村门球队选出了13名队员,最年轻的60多岁,最年长的80多岁了。
母亲说,你爸不是在地里,就是在门球场,都迷上了。因为球技突出,父亲被选拔进入镇门球队,经常参加全县、全市门球比赛,捧回了多个奖杯。老年精神生活因此丰富多彩。
镇政府前几年在集镇建了一个高标准门球场,连续4年举办了全镇门球赛。现在,全镇有村级门球队13支,被评为“全国老年人健身活动示范基地”呢。
如今,镇老年体协还在推广更多体育项目,气排球、太极拳、桌上冰壶……父亲笑着说,说不定以后还可以玩其他项目呢。
爆竹声里说变化,喜上眉梢。父亲的“三变”,何尝不是中国乡村变化的缩影。对村庄来说,变的是日新月异的时代风貌,不变的是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随着乡村全面振兴画卷的铺展,相信更多的变化,更多的欣喜,将在乡村大地上渐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