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兴国之光”永远闪耀

——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谈之六

  何东平

  从党史中汲取丰富滋养,就要从宝贵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自觉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引领方向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访问延安,看到毛泽东住在简陋的窑洞里,周恩来睡的是土炕,彭德怀穿着用缴获的降落伞改制的背心,林伯渠的耳朵上用线绳系着断了腿的眼镜,他感慨地称赞这是存在于共产党人身上的“东方魔力”,并断言这种力量是“兴国之光”。斯诺讲的这种“东方魔力”“兴国之光”,就是我们党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传家之宝。我们党诞生在民族危难之时,成长于艰苦斗争之中,不仅面对的敌人强大,而且生存环境极其恶劣,物质条件极为艰苦。然而,正是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艰苦奋斗精神,我们党从荆棘丛生中走出一条成功之路、胜利之路,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实践证明,一个以艰苦奋斗作支撑的政党,充满朝气充满希望,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

  艰苦奋斗是崇尚俭朴的优良作风。“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我们党的领导人不仅深谙这一历史兴衰的道理,而且注重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滋养,构筑起艰苦奋斗、崇俭戒奢的精神家园。战争年代,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坚持同士兵和群众同甘共苦、共克时艰,从不搞半点特殊。新中国成立后,尽管物质生活条件有了改善,但他们一直严于律己,过着俭朴的生活。毛泽东一件毛巾睡衣穿了多年,上面缀了几十个补丁;周恩来用餐,桌上的每一粒米饭要捡起来吃尽,碗里的汤汁要喝完;朱德每顿不过是一碗米饭、三小碟菜、一个汤,他总说“粗茶淡饭最相宜”。老一辈革命家言传身教、以上率下,铸就了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砥砺了坚不可摧的如磐意志。一项项伟大成就,是依靠党领导人民千辛万苦干出来的。没有艰苦奋斗,哪能收获辉煌;没有勤俭立业,哪来民富国强。

  艰苦奋斗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回顾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历程,盘点与伟大事业紧密相连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以及张思德、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王继才、黄大年、毛相林等一个个闪光的名字,无不镌刻着“艰苦奋斗”四个熠熠生辉的大字。特别是在2020年这个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年份,全党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极不平凡,因攻坚克难而铭心刻骨,因顽强奋斗而荡气回肠;一张考卷,写下战风斗雨的韧性,绘就凯歌以行的壮阔。实践证明,依靠艰苦奋斗这个传家宝,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光明前途就在脚下。

  艰苦奋斗是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方志敏在《清贫》一文中这样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清贫,是共产党人特有的精神气质。许多先进人物、时代楷模“工作上向高标准看齐,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展现了共产党人先忧后乐的情怀。现实生活中,那些以过“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为荣的共产党员,总能保持很强的自制力,心里想的是长远的事业,谋的是人民的幸福。“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我们党反“四风”,其中一条就是反对享乐主义。今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都有了很大改善,但艰苦奋斗的传统不能丢,享乐主义的庸俗作风不能沾,自觉追求崇高的人生理想,真正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和作风。

  走过百年征程,“兴国之光”依然闪耀。从党史中汲取丰富滋养,就要从宝贵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深切领悟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斗争精神和历史担当,自觉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引领方向;就要像革命先辈那样,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勇挑重担、苦干实干,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留下许党报国的奋斗足迹;就要结合新的时代要求,把艰苦奋斗精神发扬光大,激扬滚石上山、攻坚克难的精气神,努力创造一流工作业绩,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一百周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江西魅力乡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文艺评论
   第09版:民生
   第10版:评与论
   第11版:安居
   第12版:体育
让“兴国之光”永远闪耀
用劳动开创美好未来
图片新闻
人生得意莫忘形
政务新媒体要管好用好
“顶格处罚”敲响警钟
互联网诊疗岂能不问诊先开药
公共讨论不可缺少理性和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