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 颖
如何让考古学真正走向大众,用广大群众听得懂还爱听的语言讲述海昏侯精彩故事?这是摆在江西本土历史文化研究和传播者面前的课题,一批江西本土文化学者进行了尝试和努力。11月5日,《海昏十谜》新书发布会在南昌书城举行,这是黎隆武继“海昏侯三部曲”之后的又一新作。
海昏侯主题文化普及读物《海昏十谜》新书发布会,是“讲好江西故事,共绘江西文化新画卷”系列文化阅读推广活动的首场活动。系列推广活动旨在深入挖掘江西文化内涵,推进江西文化发展。当日这场由知名作家、学者引领的活动吸引了不少人,离活动开始还有15分钟,来自乐安的钟先生走进会场,发现几乎找不到座位了。
《海昏十谜》围绕海昏侯墓的发掘过程,通过探案解谜的方式,讲述海昏侯墓发现发掘的曲折经历,揭开海昏侯墓得以完好保存的原因;同时为读者揭示了刘贺这个仅在位27天的皇帝,是如何被机缘巧合地立帝、被废为民,以及如何从庶民之身重新封侯的人生经历。作品娓娓道来,为读者一一揭开刘贺的身世之谜、废帝之谜、财富之谜、海昏侯墓发现之谜和幸存之谜等十大谜团。
汉墓大多十墓九空,海昏侯刘贺墓幸存之谜谜底是什么?黎隆武为读者进行了解答:封土层遍布着大大小小十几个盗洞,表明刘贺墓多次被盗墓贼“光顾”过,其中,最令考古队员们揪心的是2011年的盗洞,它几乎是垂直打在墓室的正中央位置,打穿了封土层、锯开了厚厚的椁板,而刘贺的主椁室采用的是东寝西堂居室化布局,主棺被放在了东面寝宫的北部。盗墓贼将盗洞打下去的位置,刚好处于东寝和西堂的连接部,与放置在东面寝宫中的主棺和放置在西面客堂中的众多珍贵文物几乎是擦肩而过。
在发布会现场,大家围绕如何讲好海昏侯故事展开了对话。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队领队杨军表示,海昏侯国遗址的发掘过程虽然举世瞩目,但考古学属于冷门学科,仅仅依靠考古学者们的专业讲述远远不够。海昏侯故事是一个宝藏,如何让冷门学科真正走向大众,用群众听得懂且爱听的语言科普海昏文化,讲述好江西故事,值得社会各界好好挖掘和利用。
“进高校、访媒体、入企业、赴基层,黎隆武讲活了海昏侯故事,所到之处,海昏侯热潮涌动。”文化学者朱虹一直致力于江西文化的研究和传播,他表示,“海昏侯三部曲”及《海昏十谜》是宣传推介海昏侯历史文化的重要作品。作者以书为媒开展的数百场海昏侯系列历史文化讲座,在数年时间内,将海昏文化的声音传播开去,形成了多维度的文化传播现象。同时他表示,江西是个好地方,共同唱响“江西风景独好”,需要更多人参与到“讲好江西故事”的行列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