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继妍
“目前全世界能做出这种手机的,只有华为。”在华为日前召开的春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余承东在介绍新产品时,充满底气的一句话,让现场掌声雷动。底气来自科技创新。余承东称,华为持续引领科技创新,去年华为PCT国际专利申请数7689件,连续六年蝉联第一。
随着创新环境的不断改善,企业依靠快速响应能力和灵活创新机制,正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引领科学前沿的重要力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使用了“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表述,不同于去年的“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从“创新主体”到“科技创新主体”,使得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角色、使命、任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意味着,企业既要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还要提出新的科研范式、新的领域研究、新现象的解释,以及这些成果怎么转化成技术、转化成高科技产业。
当前,国际形势瞬息万变,科技竞争日益激烈。如果一个企业依赖他人的技术和产品,就会丧失发展的主动权和竞争力,甚至面临生存危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拓展,科技与产业互动演进、加速迭代成为重要特征。企业要参与国际竞争,在世界发展潮流中占据主动地位,不断巩固和扩大竞争优势,就必须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坚持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如此才能经受住“暴风骤雨”,保障国家安全和企业发展。
科技创新不是“一个人的战斗”,也不是三两天的奋发,而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资源、人才、时间、精力等各种要素。改变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关键在于提升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同时,要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共性技术供给,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不断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培育企业创新潜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