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人鸟共享美好家园

  曹诚平

  “鄱湖鸟,知多少?飞时遮尽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冬日的鄱阳湖,鹤鹳起舞,雁鸭翔集,展现出一幅人鸟共家园的美丽画卷。近日,随着第三届鄱阳湖国际观鸟季活动举办,众多观鸟爱好者齐聚鄱阳湖。在人们追求“深呼吸”与“慢生活”的潮流下,观鸟是人们亲近大自然的方式之一。通过观鸟,不仅可以疗养身心,还能强化生态保护的责任感,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鄱阳湖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上最重要的水鸟越冬地,也是近半数长江江豚繁衍栖息的家园。每年冬季,70多万只候鸟云集于此,其中白鹤占全球种群数量的90%以上。冬季到鄱阳湖来一场环湖游,观候鸟、赏江豚,已成为许多人的时尚之选。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对待鸟类,不伤害是首要原则。过去,有的地方对大自然过度索取,导致湿地萎缩,森林减少,压缩了候鸟的生存空间。还有的地方甚至存在乱捕滥猎、非法交易和食用野生动物等现象,导致候鸟等野生动物数量锐减。

  我省高度重视候鸟保护工作,近年来,先后出台了《江西省禁止非法交易和食用野生动物办法》《江西省候鸟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为候鸟织起一张法律保护网。构建起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保护工作格局,常态化开展“鄱湖利剑”湿地候鸟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猎捕、贩卖、食用候鸟等犯罪行为。围绕救护白鹤“爱爱”等爱鸟护鸟故事,开展“爱鸟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如今,生态文明理念已入于心、见于行,人与鸟和谐共生、共享优美生态环境的场景在我省各地随处可见。

  “微吟不道惊溪鸟,飞入乱云深处啼。”鸟类对生活环境十分挑剔,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鸟类大多怕人,稍有干扰,就会受惊。人们在观鸟时,应尊重自然规律,遵守“观鸟礼仪”,与鸟类保持距离,不干扰鸟类正常活动,不破坏鸟类栖息地,来一场“不被打扰的相逢”。特别是遇到鸟类筑巢或育雏时,切记“只可远观,不可近看”的原则,保持让鸟类感到安全的距离。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与鸟为邻,自古以来就是人生一大赏心乐事。一个地方鸟类的丰富度常常被作为评价环境优劣的重要指标。环境好不好,生态优不优,鸟类往往比人类更有“发言权”。哪里环境好,鸟就喜欢飞到哪里,而适合鸟类生存的地方,也一般适宜人类居住。保护候鸟,最终受益的还是人类自己。

  候鸟是大自然的精灵,保护好候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们共同的目标。碧水蓝天,飞鸟成群,既是动人的美景,也是别样的乡愁。保护湿地,让万鸟常驻、绿水长流,需要人人参与,久久为功。随着我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不断推进,大美湿地越来越多,来“安家落户”的候鸟也越来越多,在赣鄱大地上绘就数不尽的诗情画意,释放出巨大的生态红利。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共享鸟语花香的和谐美景中,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新论
   第10版:智库
   第11版:知行
   第12版:学术
让人鸟共享美好家园
优质医疗资源入赣 造福老区百姓健康
“候鸟天堂”鄱阳湖观鸟正当时
省纪委省监委领导班子召开主题教育暨教育整顿专题民主生活会
创业陶溪川:陶瓷文化的“造梦空间”
鹰潭:保障寒潮天气用电安全
抚州:指导农户科学防寒防冻
群众有期盼 党员有行动
架起江西通达世界的“空中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