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云谱区打造全省首个村级“礼厅式”集中治丧点、婚丧家宴中心等场所——

让移风易俗成为群众身边的新风尚

  本报全媒体记者 陈 璋

  近日,南昌市青云谱区前万村落成了一处崭新的公益性追思堂。作为全省首个村级“礼厅式”集中治丧场所,它打造了绿色环保的治丧新场景,引导村民由“厚养薄葬”向“厚养礼葬”转变,既延续了传统孝道,又传播了绿色生态殡葬理念。

  在与前万村相距不远的施尧村,一个可以满足200多人同时用餐的家宴中心对外开放。该中心专门承办村民的婚宴和丧宴,对操办婚丧喜事进行规范化管理,推行简约实惠的宴席套餐,成为倡导文明新风的前沿阵地。

  作为全省移风易俗改革试点单位,青云谱区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紧紧围绕全省婚丧领域移风易俗试点目标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在遏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公益性追思堂 彰显人性化服务

  12月19日,走进前万村朱桥公寓,记者看到一栋青瓦灰墙的建筑格外显眼,大门口的墙上镶嵌着孝、和、顺3个大字和丧事简办的倡议,这就是前万村打造的“礼厅式”集中治丧点。

  走进房屋内部,多功能悼念厅庄严肃穆,两侧各有3个摆放鲜花的金属架,中间安装了电子屏,最里面还有休息室,可以满足村民们的不同需求。“这里以前就是个办丧事的棚子,今年7月拆除,上个月建成新场所,供村民免费使用。”前万村党总支书记蔡伟说。

  前万村共有845户2000余人。以前,村里只要有人去世,都是以家庭为单位无序搭棚设灵,焚香、烧纸、流水席等群体聚集式治丧比比皆是。“丧事一办就是三五天,播放哀乐和燃放爆竹产生的噪声和空气污染十分严重。”村民蔡茜雯回忆道。

  为了更好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前万村党总支结合村集体特点和风俗习惯,充分尊重和考虑亲友对逝者“生前、身后”追思的需求,拆除老旧灵棚,在原址新建占地160多平方米的“礼厅式”追思堂,赢得了村民赞同。

  “村民要办丧事,可以向村委会申请,我们不仅提供场地,还提供香台、电子鞭炮等设施。”蔡伟介绍,追思堂可以避免雨雪天气影响,解决占道扰民问题。亲友还能通过电子屏看到逝者生前影像,既庄严又温暖,充分彰显人性化服务,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心灵慰藉与共鸣。

  多重推广约束 移风易俗深入人心

  同样作为青云谱区移风易俗的示范点,施尧村早在2008年打造了文体中心礼堂,用于承办村民的红白事宴席。2020年,该村将文体中心礼堂改造为家宴中心。今年11月再次投入80余万元,对家宴中心进行高标准升级,改造成分别可以满足224人、236人同时参加的婚庆宴会厅和丧事宴会厅。

  施尧村党总支书记吴广凡介绍,在家宴中心设置家宴的村民,要与村红白理事会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按照村规民约标准设置宴席,收取彩礼及随礼。此外,村红白理事会牵头建立了红白事宴席一条龙服务队,让村民在家宴中心省心省力办酒席,节俭但不简单。

  “我们结合移风易俗有关要求,立足实际,广泛征集村民意见,将婚丧事宜操办流程及具体标准纳入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中,在制度上形成规范。”吴广凡表示,村里积极倡导婚事“零彩礼”“低彩礼”,同村人员不收礼,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真正在移风易俗上“立规矩”“讲原则”。

  据介绍,在创新打造移风易俗载体的同时,青云谱区出台了《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由党员干部带头签订文明婚俗、丧事简办承诺书。全区91个村(居委会)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健全了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并切实发挥作用。

  此外,该区还探索积分制,将移风易俗具体事项细化分类、赋值量化、打分考核,采取政策与精神“双激励”方式,形成赏罚分明的良性氛围,让移风易俗和乡村治理从“村里事”变成“自己事”。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赣州一果农自发向地震灾区捐5吨脐橙 本报记者介入 为其落实当地接收渠道~~~
~~~
青云谱区打造全省首个村级“礼厅式”集中治丧点、婚丧家宴中心等场所——~~~
~~~
~~~——余干县撤销20个渡口让群众生活更有奔头
~~~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打好收官战 决战全年胜
   第05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06版:红谷滩观察
   第07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08版:赣州新闻
   第09版:民生
   第10版:法治
   第11版:三农
   第12版:区域
党报帮你办
来自江西的甘甜 请甘肃查收
减少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让移风易俗成为群众身边的新风尚
护林巡河 筑牢生态屏障
撤渡通路 连路成网
调配指标 保供电暖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