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殷琪惠 实习生 董倩纹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始终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把民生实事办到人民群众心坎上。今年我省进一步优化调整民生实事办理方式,集中力量办好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契合江西发展实际的10件惠民生暖民心实事。截至目前,10件民生实事已全面完成。
一剂免费疫苗、一个普惠托位、一次免费产检……这份年度民生答卷,让民生温度可触可感,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真切感受幸福。
“真金白银”投入,提升民生温度
宫颈癌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重大疾病。8月7日,我省全面启动HPV疫苗接种工作,成为全国第5个实现为适龄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的省份。
今年我省将为适龄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列入10件民生实事之一。截至12月5日,已为全省48.4万适龄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办实、办细、办好民生实事,就是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民生工作的力度只会增强不会削弱,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投入只会增加不会减少。”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说,今年我省民生实事调整为10件,全省投入资金增量达21亿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省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重要位置,保持教育、社保、医疗等重点民生的投入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带动作用,优化机制、改进服务,多项民生工作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都走在前列。
把财政资金用到为民办实事的“刀刃”上。省财政厅坚持民生支出优先原则,加强财政资源统筹、财力下沉,指导和督促各地落实民生领域财政支出责任,科学安排资金使用。将民生资金纳入财会监督重点范围,部分资金实行直达管理,实现对民生资金的全过程监管,保证资金及时、安全、高效落实。今年前11个月,全省民生支出达5057.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约八成,其中,教育、社会保障领域支出同比分别增长8.4%、7.6%。
关爱“一老一小”,守护家庭幸福
记者走进南丰县仓山路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只见这里设施完备、环境整洁,适老化娱乐功能区、社区食堂等一应俱全。
“每天大家在一起娱乐、锻炼,非常快乐。”在这里安享晚年的老人吴宗源开心地说。
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我省10件民生实事之一。今年以来,已改造提升206家乡镇敬老院、建设52家社区嵌入式养老院,支持30家市县福利院实施失能护理改造和失智照护楼、照护单元建设,支持30家市县福利院配建医务室、护理站等。截至11月底,我省建成养老机构1788家,建成社区嵌入式养老院476家,在全国率先实现街道和县城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我省各类养老点位覆盖率居全国第一方阵。
解决好“一老一小”的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让老人们幸福养老、孩子们茁壮成长,是办好民生实事的题中之义。
加大婴幼儿入托补贴补助力度,是我省今年着力办好的另一项民生实事。全省所有县(市、区)已制定本地普惠托育指导价,价格区间大部分在1000元至1500元;对按普惠指导价招收3岁以下婴幼儿的托育机构,入托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00元。今年以来,全省1500余家托育机构共申请普惠托位6.8万个,超过年初制定的4.86万个的目标数。目前,我省每千人口托位数已达到3.88个,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补短板、增供给、提质量……一件件民生实事,让“朝阳”更红、“夕阳”更美。
聚焦急难愁盼,坚持“雪中送炭”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在今年的民生实事清单中,覆盖城乡、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有效保障各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孤儿、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均有相应保障制度。今年我省机构养育孤儿、城乡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1820元、1360元、1360元,残疾儿童照料护理补贴标准每人每月至少1380元。截至11月底,全省累计发放基本生活费2.1亿元,为2241名残疾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照料护理补贴3000万元。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救命神器”。2021年,我省只有250余台AED。将AED投放纳入民生实事后,我省不断加大设备配置力度,目前共配置AED768台(含接受社会捐赠),总量接近1800台。此外,我省还重点针对设备落地单位工作人员开展专业救护培训,并启动管理平台建设,后期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可通过使用微信端小程序实时查看设备状态等。
今年我省还面向全省孕产妇和新生儿提供8项出生缺陷筛查服务。截至11月底,已累计为63.03万人次免费提供四项产前筛查服务,为64.93万人次免费提供四项新生儿疾病筛查服务。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财政部门将继续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出实招、求实效,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