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昕阳 余长春 邱小剑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要找准定位、明确方向,整合资源、精准发力,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积极部署未来产业,努力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江西已迈入工业化中后期,作为新兴工业大省,要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大力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新兴领域发展。
新兴领域主要包括海洋、空天、网络、极地、生物、新能源、新材料和人工智能等产业,涵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两大领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别于石化化工、建材、钢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领域,新兴领域有其特有属性。一是创新性高。新兴领域发展依赖于创新驱动。不论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是未来产业,都是由重大技术突破或发展需求带动,代表了技术和产业发展新方向。二是经济价值高。新兴产业意味着新赛道、新蓝海,也意味着高成长、大潜力,不仅具有很高的战略价值,而且对其他产业也有很强的带动性。三是所处地位特殊。新兴领域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和满足高品质生活的重要基石,能够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具有战略先导性、未来主导性和生态适配性,是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实现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打造制造业“升级版”的重要抓手。
当前,大力发展新兴领域产业以提升整体产业实力并获得国际竞争优势,已经成为各国普遍追逐的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为新兴领域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国内新兴领域发展势头强劲。比如,安徽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产业,重点培育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智能家电等5个世界级产业集群;湖北大力发展光通信与激光、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下一代信息网络、生物医药等产业。江西应当把握趋势,加快推动新兴领域发展。
推动新兴领域发展,首先要抓好顶层设计这一关键。一是抢占发展先机,合力做好新兴领域发展的宣传动员工作,增强战略主动性和前瞻性。二是编制专项规划,推进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一体化发展,实现方案最优化和价值最大化。要结合江西产业基础与资源禀赋,做好统筹,实现传统产业与新兴领域有序发展与高效推进。三是加强新兴领域发展的法规建设,规范发展方向。四是强化新兴领域发展的组织管理、工作运行和政策制度建设,提升体制机制与新兴领域产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
要抓住科技创新这一核心环节,大力促进技术开发与应用,构建新兴领域科技协同创新体系。一是面向新兴领域前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高研发投入,推进原始技术创新,补齐新兴领域产业技术基础短板,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二是突破一批新兴领域重点技术,建设一批高层次重点实验室、产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孵化中心、产业联盟和创新联合体等科技创新平台。三是搭建新兴领域科技中介服务平台,活跃技术交易和转移氛围,促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落地见效。四是发挥区位优势,在新兴产业领域加强跨域合作,共享信息、技术和数据专长。
推动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要发挥好产业的重要承载作用,加强新兴领域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集团建设,优化产业布局。一是采用不同的模式推进新兴领域发展。比如,在航空产业领域,要广泛吸纳民营企业参与,以资本融合为纽带,实现需求、技术和资本有机结合,推进快速发展。二是增强新兴领域的企业实力。以新兴领域大中型骨干企业为主,联合有关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组成若干家以高新技术产品为龙头、技术工艺贸易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产业集团,培育产业链“链主”企业。三是整体优化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形成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雁型阵列”,推动合理布局,提升整体产业发展效能。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抓住优化资源配置这一重要环节,促进人才、资本和技术等创新要素有效配置,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提升新兴领域资源共用水平与效益。一是引育新兴领域人才。建立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支撑体系,积极引进国际创新人才,推进省属高校与相关企业开展战略合作,聚集各方力量同在赣高校联合建立培训中心,支持在赣高校设立新兴领域相关学院和专业。二是拓宽新兴领域投融资渠道。设立新兴领域发展投资基金和专项扶持资金,支持科研开发、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通过上市、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多种方式支持新兴领域企业融资。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增加对新兴领域发展的投入。三是加强新兴领域项目对接。积极争取新兴领域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发展重大项目落户江西,争取央企集团和科研院所在江西扩大新兴领域投资。
(作者单位:南昌航空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