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习必须永不自满

  ■ 向贤彪

  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历经艰难困苦不断发展壮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我们党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学习理论不只是个人的问题,也不是一般性的问题,而是一种政治担当、历史担当。

  笔者想起一个故事:有个徒弟跟着师傅学艺,以为自己学够了,可以出师了,去向师傅道别。师傅让他装了一大碗石子来,问:“满了吗?”“满了!”徒弟答。师傅又抓起一把石灰,掺入碗里,问:“满了吗?”“满了!”师傅又倒了一杯水下去,仍然没有溢出来……这师徒的问答耐人寻味:求知,没有满足的时候,没有毕业的时候。

  反复学习,不断求索,革命导师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当年马克思把自己的读书笔记、札记、卡片,很好地保存起来,每过一些时间,再去温习一下。他看过的书,凡重点地方都作上记号,过一段时间,再去翻翻。毛泽东同志的反复学习更是众所周知,他把马列著作读了多遍仍爱不释手,对于《共产党宣言》,他更是看了上百遍……这种对真理追求的执著精神、永不自满的学习态度、常读常新的学习方法,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的最大敌人是自我满足,要学有所成,就必须永不自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持续推进、常读常新、不断深化的过程,任何时候都不能停留在“学过了”“知道了”的层面上,而必须克服自满心理,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切实将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上升为自觉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不断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坚持深化于心、学有所得。“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犹如“凿井”,唯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深凿不息、精进不止,才能最终品尝到真理“甘泉”。新思想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必须下足“凿井”之功,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全面学、系统学、深入学,坚持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以上率下学,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对于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了然于胸,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真正学出政治忠诚、学出坚定信仰、学出奋进动力。

  坚持内化于思、学有所悟。学习与思考、勤学与善思是相互联系和相辅相成的,二者不可割裂。在学习中,要紧密联系“国之大者”思考,不断拓宽思维眼界,把握时代脉搏,以更加宽广的视野谋划发展、改革创新,做到准确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要紧密结合自己的思想、工作实际思考,通过学问思辨,做到融会贯通,真正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精髓要义,把握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努力提高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水平。

  坚持转化于行、学有所进。“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理论学习只有根植于实践的土壤,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释放出知行合一的乘法效应。坚持知行合一、学用结合,搞好转化、学有所进,就要在政治上求进,不断提高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在思想上求进,把好世界观、人生观这个“总开关”,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真正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在能力上求进,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立足岗位成才,履职尽责奉献,不断提高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素质。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综合
   第07版:民生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新论
   第10版:智库
   第11版:评论
   第12版:资讯
养成“看准了就抓紧干”的行动自觉
靶向攻坚促落实
学习必须永不自满
期待老茶馆泡出“潮”滋味
​科技助力绘就春耕好图景
求职背景调查不能跑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