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求职背景调查不能跑偏

  ■ 张智全

  近期,不少求职者吐槽,一些招聘单位的背景调查内容千奇百怪,没有边界,存在程序不合规、随意或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等情况,涉嫌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

  求职中的背景调查,是指用人单位对拟录用的候选人进行核查,通常是了解核查该候选人的学历、工作经历和表现等,判断是否存在重大虚假陈述,确认其是否适合拟聘用的岗位。坦率地讲,背景调查既能让用人单位择优录诚信求职者,减少用工风险,也能倒逼求职者恪守诚信,如实提供自身相关信息。因此,用人单位合理合规开展背景调查,完全必要。

  然而,现实中不少招聘单位的背景调查却背离了初衷。有的招聘单位不但调查求职者的家庭背景、恋爱经历,还调查求职者的地域、婚姻和生育情况,甚至调查求职者的血型、星座、属相等。招聘单位一门歪心思收集求职者与岗位内容、职责无关的个人信息,无疑带偏了背景调查的节奏。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等法律亦规定,用人单位招聘人员,应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一些用人单位以背景调查为名,肆意对进入候选名单的求职者收集与岗位无关的个人信息,既涉嫌就业歧视,又涉嫌侵犯个人隐私,已为法不容。

  部分用人单位热衷在背景调查中收集求职者与岗位要求无关的个人信息,除了畸形用人观和法治意识淡薄的原因之外,深层上反映出现行法律未对用人单位这种不法行为予以精细约束的尴尬。综观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只对收集劳动者个人信息作了概括性的禁止规定,而对哪些个人信息是否与岗位直接相关没有予以明确,给用人单位打着背景调查幌子无边界收集求职者个人信息可乘之机。由于就业形势严峻,求职者如不按用人单位要求提供与岗位无关的个人信息,则可能面临被“踢出局”的不利后果,也只能忍气吞声,无形中让用人单位越界收集求职者个人信息“底气十足”。

  治理跑偏的背景调查,需要坚持源头导向,铲除病根。鉴于完善法律不可能一蹴而就,人社部门、工会组织和司法机关应通过制定合规指南、司法解释等方式,给背景调查中个人信息收集在征求求职者书面授权、不侵犯个人隐私,以及与岗位要求的合理性等方面设计出规范性制度,并明确要求用人单位所收集的求职者个人信息,只能用来判断是否满足入职条件,从而以精细化的刚性约束,倒逼用人单位在背景调查中守住信息收集须与岗位直接相关的边界。

  用人单位应认识到,无边界的背景调查是一把“双刃剑”,既伤人也伤己。一定程度上,背景调查也是用人单位对外展示形象的窗口,只有真诚对待求职者,才能树立起诚信守法的良好口碑,守住背景调查的初心,实现减少用工风险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最大公约数。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综合
   第07版:民生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新论
   第10版:智库
   第11版:评论
   第12版:资讯
养成“看准了就抓紧干”的行动自觉
靶向攻坚促落实
学习必须永不自满
期待老茶馆泡出“潮”滋味
​科技助力绘就春耕好图景
求职背景调查不能跑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