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 彪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到访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把红色资源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材,深化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对于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强化保护利用,推动红色资源“活起来”。我国广袤大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据统计,全国登记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达3.6万余处、国有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100万件,革命博物馆、纪念馆超过1600家。红色资源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要将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强红色遗址、革命文物的修缮修复,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精神标识,全力建好红色阵地。比如,江西去年底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江西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全省革命文物保护管理机制基本完善,推出一批革命文物研究阐释重大成果,推广一批革命文物传承运用典型案例,形成革命文物融合发展新格局。《意见》的出台为江西充分发掘利用红色资源提供了有力保障,有利于让红色资源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强化育人功能,推动红色宣教“热起来”。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以红色教育启智润心、培根铸魂,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定能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去年3月,国家文物局印发的《革命文物主题陈列展览导则(试行)》,为各地用好红色资源、发挥育人功能提供了富有操作性的指导意见。各地要不断创新宣教方式,丰富红色资源呈现与传播形式。比如,办好“云上博物馆”、用好“两微一端”等提升代入感、沉浸感、真实感,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融合推进“红色+”,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红色研学等项目,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红色故事;以文艺精品为媒,创作更多紧扣时代脉搏,具有思想性、时代性、艺术性、启发性的红色文艺作品;开展红色家书诵读会、红色夏令营活动、红色公益音乐演奏会、红色情景话剧等形式新颖的红色文化宣教活动;等等。
强化精神引领,推动红色血脉“传下去”。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守好江山责任重大。百余年前,革命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要进一步继承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要引导社会大众、青少年学生走近红色资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辉煌历程激荡人心,红色血脉砥砺前行。新征程上,我们要增强自觉自信,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让红色资源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要注重从红色资源中汲取精神滋养,砥砺品格操守,培育时代新风新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出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