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新林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不管是谋划阶段性工作,还是季节性任务,或者是年度工作目标,只要向群众公开了,就是承诺。承诺的无论大事、小事,都成于落实,重在兑现。
制定工作目标、任务,必须考虑是否切合实际。为群众办实事,引进资金发展经济,千方百计提高群众收入……都是精工细活,如果不切实际定目标、轻承诺,违背了客观规律,容易变成好大喜功唱高调,还有可能造成半拉子工程。
“一万年还是要进行调查研究工作。”这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宝贵经验。制定工作目标、任务,只有坚持实事求是,做到认认真真谋划、扎扎实实调查、原原本本研究,才能取信于民,造福百姓。一方面,要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眼睛发现民情、用耳朵倾听民声,才能掌握真实情况,为制定合理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要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对调研得来的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落脚点放在解决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上,“谋定而后动”,才能不至于因一时冲动造成不良后果。
目标定了,向干部群众承诺了,极少数地方却将其束之高阁,不闻不问不执行,把一次次的规划、承诺当作一种应付式的例行公事,当作一种形式。承诺只是写在纸上,停留在口头上,群众没得到实惠,将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
凡此种种,究其原因在于理想信念不坚定。当前,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基本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面对新征程上需要闯过的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理想信念越坚定,抓落实的态度就越坚决、主动性自觉性就越强、作风就越硬朗;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抓落实、兑现诺言就会不尽心、不尽责,甚至是流于形式、绵软无力。长此以往,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比如,绿水青山不会自动变为金山银山,只有依靠扎实有力的行动,打通“两山”转化通道,才能让保护好青山绿水的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生态红利,进一步提高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再比如,要提高群众收入,就要从提高就业能力入手,加强就业培训工作,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总而言之,干工作必须做到坚定理想信念,一步一个脚印,承诺了就务必件件抓落实,做到一诺千斤,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只有立下愚公志,吃得万般苦,才能把一个又一个问题彻底解决掉。
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承诺不是虚活儿,说过头话难于实现,光说不做难以服众。抓落实必须扎实笃行,群众心中有杆秤,兑现每一个承诺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