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日经济”激发消费新活力

  ■ 黄仕琼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4年清明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假期3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19亿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1.5%;国内游客出游花费539.5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2.7%。“春日经济”的热度持续,已成为我国经济活力迸发的直观写照。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和节日品质的追求不断提升。除了基本的吃喝住行购,在假日消费中,注重仪式感、热衷场景体验、选择文化休闲等成为新趋势。出租国风服饰头饰、设计赏花路线、提供非遗产品制作体验、背诗就能免门票……各地旅游市场通过创新产品、挖掘特色,开发新场景、解锁新玩法,给消费者带来了新消费、新业态、新体验。这不仅刺激了文旅供给侧的产品迭代和创新,引领和带动了需求端的扩张,同时也推动各类消费业态提质升级,进一步助推了产业发展活力。今年清明小长假期间,游客在踏青赏花、民俗体验中赓续节日传统,享受美好春光,激发消费新活力。比如,南昌、婺源等地推出赏花地图和路线指南,发出最美的“春日之约”,邀全国各地游客一起“上春山”“走花路”,吸引了更多消费者走出家门,拥抱浪漫春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游客对目的地的选择更加多元,追求独特且具有辨识度的产品或场景。一道美食、一条老街、一座建筑、一位名家,都可能成为一座城市出圈的引子。比如,淄博的特色烧烤,天水的麻辣烫,南昌的八一广场,景德镇的乐天集市,泉州的簪花头饰,还有哈尔滨的“掏家底式”服务等,这些标志性产品、场景或者服务,犹如磁铁一般吸引各地的消费者前来打卡体验。一个出圈标签能够带来多大流量和消费?根据某旅游平台的估算,吃一顿天水麻辣烫人均消费30元,带动当地交通、住宿等消费650元;体验一次泉州簪花仅需40元,带动当地交通、住宿消费900元;等等。由此可见出圈标签的巨大正向效应。对于当地来说,在万物复苏的春日里,要将这一波波流量转化为真实消费,还需用更足的诚意和更好的服务打动消费者。

  假期文旅“购物车”,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孕育着经济的活力。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瞄准消费新需求、新动向、新趋势,从供需两端持续发力,促进业态多元融合,注重科技创新赋能,推进旅游交通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游客带来更好的出行和游玩体验,进一步激活文旅消费“一池春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综合
   第07版:民生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新论
   第10版:智库
   第11版:评论
   第12版:金融
用好红色资源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抓落实重在兑现承诺
“春日经济”激发消费新活力
婚礼极简 幸福不减
医保“加码”为患者减负
拧紧“水龙头” 做活“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