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芬灿若霞

——现代京剧《老阿姨》观后

  □ 刘 飞

  由国家京剧院和萍乡市联合出品的现代京剧《老阿姨》,日前在京首演,主人公原型是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最美奋斗者”龚全珍老阿姨。十多年前翻阅《龚全珍日记》时读到:她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山区孩子们的前程;她像炭火,用炽热的爱温暖无数寒门;她像莲花,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献出莲藕方倒下,留下洁白美好的一生……七八年前到莲花县拜访老阿姨,听她讲与甘祖昌将军的相识相知,当甘祖昌决定解甲归田时,她虽有对战友、对学生们的万千不舍,仍义无反顾跟随丈夫回到山乡,几十年呕心沥血献身山乡教育和公益事业。印象最深的是晚上聊天后,老阿姨拉着我们往住处走,她说自己闭着眼能在村子里行走。当时的我被深深触动,月夜中的这条路,她走了近70年,并且,无数后辈沿着她的足迹还在前行。这大概就是首演那天坐在剧场,大幕拉开,老阿姨从灯火阑珊的深处走到前台的那一刻,我瞬间热泪盈眶的原因。

  文艺创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尴尬,生活中极其感人的人物事件,一搬上舞台,本身的感动度与感召力就会衰减。从《老阿姨》中我们得到了启示,那就是人类的命运与情感具有跨越特定时代的普遍性,把重心置于人物命运的深刻揭示与情感的深度表达,创作的障碍就会减少,精神世界的展现不应总定位在其精神的顶端并恒久不变,而应回溯到其走向高光的过程,也即人物的“成长性”。《老阿姨》努力走进龚全珍最为真实与平凡的精神世界,去捕捉、发现、梳理她不同凡俗的举动,并寻找她的精神出发点,体悟她的人性出发点,把不凡的行为还原为平实的日常,进行血肉化、情感化、有温度的呈现。于是,与常人无二甚至身体更加孱弱、事业更加多艰的女性,理想和行为的不同凡俗,也就可信可感。进而也向观众传达出,甘祖昌龚全珍这样的群体用自己披荆斩棘中的不懈热情,书写了一代人的初心无悔以及“平民英模”的可亲可敬。

  题旨,《老阿姨》指向了爱情、指向了陪伴,甘祖昌、龚全珍互爱互敬、相携一生,他是她的引领,她是他的映照,这才有将军逝去,老阿姨仍然老骥伏枥。它更指向了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回乡带领大家建设家乡的老英雄,甘祖昌之勇往直前与龚全珍之积极支持密不可分。龚全珍热烈、真挚、坚强、直率,在与甘祖昌“相亲”时唱道:“胡杨本是英雄树, 守护沙漠生命强。雪莲情愿长守望,不离不弃送芬芳。”——真是别具一格的“情话”。龚全珍个性又极独立,从她少年时期为摆脱日本铁蹄的蹂躏离开家乡寻求光明,青年时响应祖国召唤远赴新疆投身教育事业便可见一斑。编,是戏剧讲述的必然。作者固然要寻找并串联起龚全珍人生中的典型事件作为塑造人物、讲述故事的要素,但如何把这些散金碎玉般的生活素材有机融合,并能裂变出素材所蕴含的更大能量,饶是一个难题。该剧以一个大且巧妙的结构托盘,那就是龚全珍在晚年翻阅日记时的回忆作为切入口,用“回眸望”的倒叙方式,在心理时空中引出了自己与丈夫。首先是“起承转合”。“相亲”是“起”:两人走到一起,相约一生;“回乡”是“承”:历经风雨、共同进退;“从教”是“转”,显然,让龚全珍离开新疆,不啻于“放弃”一部分自己,她感到了不适应。甘祖昌决定回乡后,龚全珍与丈夫的对子戏以及第三场回乡后龚全珍的独角戏,细腻描绘了龚全珍从都市到农村的情感变化,先是意外、纠结,再是担忧、不甘,最终,内心极不情愿的她放弃了,因为她感动于丈夫对她的爱与尊重,她用“从挎包中取出军帽”做了回应、回答,又主动顺应了环境,做出了她的选择。“起承转合”推进了“节奏”,场次与场次之间,还潜存着另一种“结构”陈述。“风雨沧桑并蒂莲”,要点在“并蒂”。看前三场,甘祖昌、龚全珍都是“成双成对”的,第一场相亲后“闪婚”,第二场婚后还乡,第三场夫妻共同建设家乡。第四场龚全珍“落了单”,这也是剧中唯一“不出”甘祖昌的一场戏,正是为实现龚全珍这个人物的高光时刻。这一场将龚全珍的大爱的起点放在艰难的处境中来充分展开,以小见大,看到危机中人物性格、情感的深沉和境界、理想的深远。剧中留守女童辍学这些在当代都市中极少见的危机,在当年的乡村却普遍存在。龚全珍作为女性和教师,把女童和山村孩子的未来看得至关重要,因此,她顶风冒雨翻山越岭去寻找辍学的女童,坚持资助困难学生,甚至在第五场中因给学生补衣服顾不上自己的亲生女儿而引起女儿委屈不解。在第二场中龚全珍放弃新疆的优越条件跟随丈夫回乡,就是选择了家庭,与丈夫一道报效乡梓,之后无论多么辛苦、多么繁琐,她都不会抱怨、不会反悔。在后边的场次中,龚全珍在与甘祖昌的朝夕相处中一直被熏陶、被影响、被引领,这个人物一路成长,于平凡中发光发热并最终形成不懈坚持的高度“自觉”。

  二度创作准确地抓住夫妻情、人民情这两条情感线做文章,对文本的精神内核进行了张扬,赋予了丰厚的言外之意。导演精心营造的相识、别疆、劝学等几个典型情境,为时间长河中的人物内心和人文主题牵动了情感之绳。剧中大段的独唱和对唱考验着他们的唱腔功夫,无声对视中潜藏的困窘,难以表达的歉疚,都是他们必须正视的内心波澜。甘祖昌的扮演者田磊,不论从形体动作的设计,演唱音质、音色的运用,还是精神气质的把握,都显得自然真实富有激情。龚全珍的扮演者王润菁,天赋亮嗓,本色质朴,凭着恰切的表演,把老阿姨的温婉无瑕传达给观众。这种温婉,始终立足的核心是:懂得和追随,是经历过爱情丰沛滋润的稳定感。先进人物不应该都塑造成六亲不认,家庭破碎,不被家人理解,应该从他们坚持崇高隐忍的付出中,找到更好的切入方式,在这部戏中夫妻之间的理解就是很好的切入方式。该剧不但展示了相濡以沫的情感,还使得夫妻二人共同成为爱党报国、忠诚使命的先进模范,完善了英模“吾道不孤”的精神家园。在这样的设定里,以“无冲突”形成冲突,走入了心灵讲述的诗体框架。而且本剧的一大半章节,都是依靠这一组人物关系来表达时代背景,演绎人物命运,开展人物动作的。所以在新婚后一番甜到心底的爱情对唱后,龚全珍主动放弃了挽留丈夫,化解了丈夫回乡与家庭之间的纠结;丈夫在妻子离休那一天,手捧鲜花守候在校门外,那一段五味杂陈的倾诉,催人泪下……第七场中,编导安排被龚全珍帮助过的朱寿山、赵婆婆、尹满娇等悉数上场,叙述着老阿姨的点滴恩情,舞台氛围却因了这种平凡的点滴汇聚成汹涌澎湃。其实,龚全珍的人生理想是极为普通的,她关注身边的困难群众,无私地帮助他们。这种从身边做起的善举,何尝不是博大的爱。这也是该剧的独特视角,以及让人物可触可感的关键所在。此时,甘祖昌出现在荷塘那边,夫妻在不同的时空遥相问候,她向他报告这些年家乡的变化,他赞她的矢志不渝。他们的对话依旧紧扣着一句台词“风雨沧桑并蒂莲”,通过因缘注定相识、宿命终归共聚的心灵畅想与情感绵延,展现了二人将个体生命与国家情怀的深度交融,当然也凸显出乡村建设与教育事业的神圣崇高。

  实在说来,这部戏向我们传达的,不仅是龚全珍的先进事迹,还有见证情感的岁月,以及与岁月同在的永恒。这个“岁月”是靠近我们生活的具体,是人的一生!一个人的一生静静地摆放在你的面前,不用诉说,不用煽情,却分明用她的淡定告诉你,平凡的一生中曾经存放了一个怎样的青春,怎样的跋涉,怎样的付出,怎样的坚守,怎样在时光里消逝,又怎样与岁月共存的故事。而惟这般淡定从容,才足以证明生命的巍峨。在看似无冲突的同构里,岁月是有状态的“冲突”,让叙事凸显抒情,让叙述充满诗意。一如结尾龚全珍在阳光明媚中一步一步走过蔚蓝的大海,走过大漠戈壁的胡杨林,走过开满莲花的荷塘,定格在天边绚烂的花丛中……那分明是老阿姨爬过陡坡、绕过沼泽,最终唤醒纯真和善良的心灵跋涉历程。如此诗性的表达,咏叹了生命的价值,讴歌了人生的选择,更是蕴涵时代精神的礼赞!

  (本文配图均为现代京剧《老阿姨》剧照。本报全媒体记者 徐 铮摄)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向新前行 立而有责
   第05版:视线
   第06版:红谷滩
   第07版:综合
   第08版:区域
   第09版:民生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资讯
   第12版:学术
清芬灿若霞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作诗技法隅谈
网络文学的未来是AI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