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西湖“迭代升级”

——南昌市西湖区科学治理水域见闻

  本报全媒体记者 朱晨欣

  8月13日,记者走进南昌市西湖区孺子亭公园,木栈桥两侧,柳树随风摇曳;湖水清澈,碧波荡漾;不少市民在亭子里乘荫纳凉、沿着小道散步,享受惬意时光。

  然而,几个月前,位于孺子亭公园内的西湖还因为水质浑浊、散发腥臭味等原因,给周围居民带来不少困扰。

  西湖是公园的景观湖,水域面积32亩。曾经,这里随着时间和季节性变化,经常出现污泥上浮、绿藻泛滥的现象。南昌市西湖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西湖周边地势低洼,缺乏活水循环、湖内水生植物群落较为单一等原因,导致水体自净能力弱,无法及时消解污染物,出现了水质COD浓度偏高、总磷超标,水质常年为劣Ⅴ类等问题。

  “以前只能通过清理湖面垃圾、增加爆气泵数量、投放生石灰等传统手段改善水质问题,因此水域存在返黑复臭风险。”南昌市西湖区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张恩澜说。

  如何从源头精准治理,让西湖“迭代升级”?自2021年,南昌市西湖生态环境局开始对西湖水质进行采样监测,并组建水环保专家团队,分析水质变化情况和原因,于2023年形成《关于“南昌市孺子亭西湖水质提升总体技术方案”专家建议》,为西湖水质提升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支撑。

  摸清“家底”后,今年4月西湖区开始实施“孺子亭公园西湖水质提升”工程,针对污染水体的特征,确立了生态消解净化池建设、沉水植物组合种植和抚河补水设施改造三项工程。

  治水第一步,当地在沿湖岸水底敷设生态消解模块208套,治理水域面积2万平方米。“生态滤料具有许多微米孔道,能吸附和消解氨氮、重金属、COD等微粒,将水和底泥腐质层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氮气和水,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有效提升了水体污染物消解能力。”张恩澜介绍道。

  之后项目组在滤料模块之间种植四季青矮苦草、狐尾藻等沉水植物,种植面积约9000平方米。附着在沉水植物根茎上的生物群落,可以吸收利用水体中的氮、磷等维持自身的生长和繁殖,并吸附富集降解有机污染物。沉水植物组合的方式还能有效固化污染底泥,为微生物繁殖提供良好环境。南昌市民葛先生直观地感受到变化:“现在水质明显变好了,我每天晚上都会沿着西湖散步,呼吸清新空气。”

  此外,当地还通过生态补水的方式,利用孺子桥泵站现有的补水设施,引抚河水进入西湖,活化水质、提高水位。

  经过4个多月的修复,西湖水环境得到了全面提升。最新数据显示,西湖水体COD浓度已经降为16mg/L,溶解氧为6.09mg/L,各项水质指标均有所好转。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江西省林地占用审核若干规定》政策解读
高安市助力大学生暑期“练摊”~~~
~~~
~~~——南昌市西湖区科学治理水域见闻
~~~——一个交响乐团的时代答卷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区域
   第09版:民生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公益广告
   第12版:资讯
林地定额实行弹性奖惩
青春活力“点燃”城市夜经济
全民健身热潮
让西湖“迭代升级”
古典音乐如何服务城市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