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文化供给更优质更直接更可持续

——“将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系列谈④

  ■ 易江然子

  闲暇时光,人们可以到城市书房、农村书屋享受文化滋养;打开购票平台,各类演唱会、话剧、舞台剧、展览令人目不暇接……近年来,江西深入实施文化体制改革攻坚三年行动和公共文化服务提升计划,不断给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带来更多“打开方式”。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文化服务如何提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意思很明了:一是优质,重点解决公共服务“好不好”的问题;二是直达,强调服务要让老百姓见得着;三是机制,实现制度化供给。

  优质的文化供给,一方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以正能量引领向善向上的社会风尚。另一方面,要切实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和期望。基层文化服务要“接地气”,不管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群众喜闻乐见的才是真正适合的。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不能“我觉得好”,而是要看“群众觉得好”。这方面,不少地方做出了样子。比如,安福县为全面掌握了解农村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成立了专门的文化站工作队,每月收集汇总群众文化服务需求意见,并将意见建议及时反馈到送戏、送电影、送文化讲座、送图书的具体工作部门。又比如,鹰潭市区滨江公园灯光球场就是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后建成的,如今是极具人气的运动公园。变“我给你接”为“你需我送”,真正把公共文化服务的选择权和评价权交给群众,才能让群众与“量身定制”的优质文化资源面对面。

  让文化供给直达,一方面,要精准投放,通过把图书馆、文化馆、书屋等设施建到群众身边,把戏台搭到群众家门口等方式,让文化走到群众跟前。例如,江西省文化馆以“文化进万家”等惠民活动为契机,开展文化文艺小分队下基层惠民演出活动,不断把精品力作、优质公共文化服务送进千家万户。另一方面,要苦练内功,增强文化供给的魅力和磁力,通过创新创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赋能,把群众吸引过来。8月盛夏,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开启了一个月的夜间开放模式,并辅以灯光秀,令参观者大饱眼福。无独有偶,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今年的博物馆之夜“馆长开讲”系列活动也备受欢迎。各类文化场馆在实现免费预约制的基础上,还应该探索开放夜场、开办夜校,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和群众喜好,举办周期化、常态化的文化活动。

  有了优质,也能直达,建立长效机制就十分重要了。因此,深化文化领域国资国企改革,分类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深化内部改革,完善文艺院团建设发展机制就成了当务之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韧劲,政府责无旁贷,但社会和基层也不能袖手旁观,“合唱”的持久力远胜“独唱”。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的南昌孺子书房,就是创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全民共建模式的成功案例。其通过公建公管、公建民营、民建公助三种方式,盘活现有社会文化资源,让广大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有书香满溢的阅读空间。大家都动起来,公共文化的供给才会源源不断,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才会丰厚,心灵才会得到滋养,为中国式现代化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才不会落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党建
   第07版:综合
   第08版:民生
   第09版:新论
   第10版:智库
   第11版:评论
   第12版:资讯
让文化供给更优质更直接更可持续
筑牢防范“政绩观偏差”的堤坝
理性看待“终身参观禁令”
对变味的环保作业说“不”
整治“饭圈”乱象
不能让劳动仲裁经历成为求职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