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菊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客观实际,习近平总书记以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为根本出发点,深刻洞察人类前途命运和时代发展趋势,准确把握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战略走向,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智慧结晶,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重要的源头活水。新时代以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取得的一系列实践成就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证明了中华民族能够以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先进的理论创见为全世界的繁荣进步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延续做出独特贡献。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包括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就是倡导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绿色复苏发展,完善全球环境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高水平的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共同寻求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绿色之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星球。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中国古代儒道两家都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深层次联系,谋求二者的和合共生。《周易》提出,天之道“始万物”、地之道“生万物”、人之道“成万物”,认为人与自然构成一个系统整体。大自然创造万物,为万物的生发提供资源环境,人类则要在利用自然万物的同时让它们生生不息、永续发展。“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中的这个核心命题,强调了人应当尊重自然和师法自然。由“天人合一”观念出发,我国传统文化高度重视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论语·述而》提出,“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即捕鱼只用钓竿而不一网打尽,猎鸟只射飞鸟而不射归巢的鸟。这体现出对善待自然的生态道德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可见其已认识到人类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体”,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交往观。“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任何事物都具有其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礼记·乐记》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论语·子路》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显然,这里的“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展示了人与人之间和谐交往的辩证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都具有存在的历史合理性与价值平等性,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不分强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命运共同体的构想是对人类价值多样性的认可和遵循,世界上不同的文明和种族不会阻碍人类的共同发展,反而会通过相互交流碰撞出更加璀璨的文明成果。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发扬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协和万邦”的国际观。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尚书》提出了“协和万邦”这一重要命题,强调构建一个和谐有序、王道荡荡的世界体系。《尚书·尧典》说:“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这里认为,通过崇尚道德、施行仁政,可以让各个部族、国家的人民都能明辨善恶、敦睦亲亲。此外,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上,先秦墨家提出了“兼爱非攻”“交相利”的主张,认为国与国之间应当互相同情,彼此亲爱,不发动不正义的战争,始终互惠互利。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中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体现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彰显了大党大国领袖的天下情怀和责任担当,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世界各国只有珍爱和平,彼此以诚取信,讲求公平正义、平等互利、义利并举、双赢多赢,才能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和各国的共同利益诉求,走和平发展道路,让各国共谋全球发展、共享全球之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文明历史揭示了一个规律: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必须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思考提供的“中国答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渊源有自,它体现出中华民族对和谐社会的高度推崇和孜孜追求,也彰显了人类追求大同社会这一共同理想和必然夙愿。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以西方占主导的国际格局、以西方价值观为主要取向的国际关系理念已经难以为继。在国际社会呼唤新的全球治理理念的时代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应运而生。它既具鲜明中国特色,又蕴含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必将赢得世界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认同,有力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作者系井冈山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