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设教育强国的科学指南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论教育》

  ■ 敖四江

  习近平总书记《论教育》一书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以宏阔的视野和深邃的思考,科学把握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背景、内在规律、目标任务、实现路径,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了对我国新时代教育事业的规律性认识,具有很强的思想引领力、理论穿透力、实践指引力,是建设教育强国的科学指南。

  ▌彰显赤诚的人民情怀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论教育》一书贯穿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与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全面体现于教育工作,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生动实践中彰显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根本价值取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更好满足群众对‘上好学’的需要”。建设教育强国,要凸显教育作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的战略地位,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发力点与突破口,把促进公平融入到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各方面各环节,强化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和供给,提高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和能力,让不同学段、不同潜能的学生都拥有充分发展提升的机会,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

  ▌展现坚定的历史自信

  坚定历史自信,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勇毅前行、开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论教育》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中国国情和教育事业发展实际出发,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养分,展现出坚定的历史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要求“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建设教育强国,要以史为镜、以史鉴今,植根中国历史文化沃土,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目标,把加快教育现代化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发展结合中国实际、符合中国特征、契合中国标准、融合中国精神的教育事业,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

  ▌体现强烈的创新意识

  坚持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理论品格。《论教育》基于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善于改革、敢于创新、勇于攻坚的锐气胆魄,提出了一系列推动教育改革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要求“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继续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使我国教育越办越好、越办越强”。建设教育强国,要聚焦改革创新这一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和活力源泉,继续加强教育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赋能教育发展,以教育领域重点内容、重点环节守正创新助推教育质量提升,更好适应教育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持续把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施工图”变为“实景画”,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鲜明的问题导向

  坚持问题导向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鲜明特点。《论教育》从事关办学方向的问题切入,着眼于研究解决教育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教育实践中的新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体现出鲜明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教育强国,要直面党中央关心、老百姓关切、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坚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系,筑牢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唱响健全立德树人机制的“协作曲”,实施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建设好教育领域风清气正的“生态园”,不断增强教育面向未来的竞争力。

  ▌运用系统的思维方法

  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范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论教育》坚持统筹兼顾、辩证施策,既对建设教育强国的“过河”任务作出战略部署,又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桥和船”的有效方法,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展现出以科学的系统观、整体观、全局观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远见卓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要求“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要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建设教育强国,要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协调教育发展各层次、各环节、各要素,促进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打出教育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的“组合拳”,缩小教育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异,让禀赋不同、兴趣各异的学生安心学习、多样化成长成才。

  ▌具备深邃的世界眼光

  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树立世界眼光,用海纳百川、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胸怀与气度,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论教育》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在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大局中谋划和推动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要求“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建设教育强国,要顺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态势和现实需求,把教育对外开放融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以战略稳定性与策略灵活性建设教育对外开放大格局,以兼容并蓄的姿态与海纳百川的胸怀塑造教育对外开放新生态。要引好用好世界优质教育资源与创新要素,积极“走出去”参与全球教育议程设计、议题设置、规则制定等方面的治理,筑牢教育对外开放安全堤坝,为开创世界美好未来作出中国教育的新贡献。

  (作者系井冈山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建设教育强省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05版:视线
   第06版:专题
   第07版:民生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新论
   第10版:智库
   第11版:评论
   第12版:资讯
建设教育强国的科学指南
牢牢把握战略主动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新型举国体制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制机制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