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条“专线”解民忧

新余倾力为企业和群众提供贴心高效服务

  邹红梅  彭雅慧

  “想不到解决问题效率这么高,一个电话就帮我要回了被拖欠的工资”。近日,在新余市扎扎实实开展的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基层“三服务”活动中,新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不成事”问题受理专线成功调解一起劳动纠纷案件,为肖先生讨回3560元工资,切实保障了务工人员合法权益。

  肖先生在新余市仙女湖区一家鞋厂工作。因事离职后,鞋厂一直拖欠肖先生5月份的工资。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肖先生拨打新余市人社系统“办不成事”问题受理专线12333。接到电话后,专线人员立即按程序将此件转交仙女湖区办理。仙女湖区安排工作人员到鞋厂调查,核实拖欠肖先生工资属实。经多轮释法说理和沟通协调,鞋厂最终同意支付拖欠的工资。

  为贯彻落实省委“大抓落实年”活动部署要求,新余市人社部门以新余市委开展“三服务”活动为契机,深化完善“办不成事”问题解决机制,设立了“办不成事”问题受理专线。今年以来,该专线共解答群众和企业咨询事项12453件,受理办结“办不成事”问题47件。

  “以往这些问题分散在各业务口,各自受理解决。缺少化解矛盾纠纷问题的整体机制,各受理单位解决得怎么样,也缺乏有效监督。”新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刘家迪说,“‘办不成事’专线的设立,恰好解决了这个难题,由工作专班牵头抓总、闭环管理,受理事项的监督回访。”

  “我们实行‘统一受理、及时转办、限时办结、跟踪督办、回访评价’的闭环管理。”新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政务服务科科长周小忠介绍道,该局出台“1310办结”工作机制,即因诉求不清、材料不全等客观原因导致办不成事的问题,1个工作日内解决或解答;问题比较复杂或因工作人员业务不强、方法不当等主观原因导致办不成事的问题,3个工作日内解决或解答;因历史遗留、政策瓶颈等复杂原因导致办不成事的问题,10个工作日内解决或解答。问题处置将全程跟踪督办,直至问题销号。

  “我听说这个专线,就打电话求助了,没想到不用跑腿就办成了事。”市民喻女士说。原来,喻女士领取的失业保险金今年5月到期,为其代缴的医疗保险也会停发。6月,喻女士致电“办不成事”问题受理专线咨询报停代缴医保事宜。工作人员告知其属于大龄延发人员,其失业保险金及代缴医保均可延发至退休,并为喻女士联系相关业务部门,成功为其发放1.38万元的失业保险金。

  为让服务跟着民声走,新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办不成事”问题处置工作纳入机关管理季度评星和县区年度考核。工作专班对“办不成事”问题解决解答情况,每周一分析、每月一调度;对收集的问题举一反三,完善制度设计。为深化专线服务链,该局在全系统建立人社专员服务机制,选定190家重点民营企业,采取上门走访与电话、微信联系相结合的方式送政策、解难题,实现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转变。

  为提升专线服务质效,新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干部队伍中开展“十佳服务明星”评选。获评“十佳服务明星”的人员,在年度绩效考核中加分,优先提拔晋级;评为年度“服务差评”人员,则会得到相应惩戒。新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郭光明说:“开展这个评选,就是要持续改进干部作风,打造人民满意机关,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贴心、高效的服务,助力全市‘6313’行动计划、加快打造新型工业强市。”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建设教育强省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05版:视线
   第06版:专题
   第07版:民生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新论
   第10版:智库
   第11版:评论
   第12版:资讯
一条“专线”解民忧
打造创业集市 放飞青春梦想
蜜橘文化节 采摘乐游客
“周末经济”升温 激发消费活力
爱心驿站传递温暖 共筑美好城市
强起来 活起来
创新绿色金融 助力林权改革
强化依法打击 增强群众安全感
“幸福院”里的幸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