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沿着光辉的足迹寻高处

——《向往高处——15条国内经典徒步路线旅行随笔》读后感

  《向往高处》

  王光辉 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

  □ 景 新

  收到好友王光辉先生的大作《向往高处》非常欣喜,该书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王光辉是江西人,网名“鄱湖牧童”,是我音像出版业的同行加好友,他为人豪爽,我叫他辉哥。很久之前就知道他是重装徒步旅行爱好者,平时相会时最爱听他讲他的徒步“野史”。这下好了,辉哥终于著书立说,将自己多年来的“驴友”经历娓娓道来,将过往不为人知的“秘事”“险事”广之于众。近期闲下来后,认真拜读了老友的大作,犹如跟随辉哥的文字徒步了15条国内经典路线,除了增添了对老友的敬仰和钦佩之外,我总结了“险”“真”“诚”“悟”“专”五个字来体现本书内在的价值所在。

  一曰“险”。现代人旅游又叫打卡,身未动,海量的图片文字已经呼啸而来,肉身无非就是去景点验证一遍,仿佛考试过后对一下答案。旅游应有的新鲜感、陌生感和探险感,大部分人是没有的。辉哥走过的15条线路,无一不是惊险刺激,用双脚验证了“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在《穿越“中华龙脊”线上的生死之路——鳌太线》文章当中,我们可以通过辉哥的文字感受路之“险”:

  “望着远方麦秸岭由碎石、陡坡组成的石海,我的内心开始胆怯。前方的几个红黄色小点在石海中若隐若现,背包客在大自然面前显得如此渺小。我们开始拼尽力气翻越麦秸岭,风开始加大,迷雾开始腾起,爬坡的运动热量抵御不了大自然的寒意,山脊两边的乱石如一把把尖刀倒插在地上,一不小心就可能脚断手残、头破血流,小命随时可能丢掉。鳌山之巅麦秸岭,海拔3496米,我们一个个小心翼翼,花了一个半小时终于登顶。在这里没有英雄,只有求生者。”

  即便他有经验有准备,但是旅途依然险象环生,步步艰辛,对大自然始终怀有敬畏之心。

  二曰“真”。戏曲舞台上讲究“真看真听真感受”,看辉哥的书,我也仿佛身临其境。书中毫不隐瞒他在旅途中的胆怯、痛苦、犹豫、疲劳……甚至高原上半夜从帐篷中出来解手的挣扎,辉哥也徐徐道来,没有任何偶像包袱,真实得让人“绝望”。在《深入“横断之心”遇见更好的自己——格聂雪山C线》一文中,辉哥如此写道:

  “晚上没有胃口,吃不下食物,多喝了几杯姜茶祛寒,人躺卧在帐篷内,脑子因缺氧疼得要命,一直处于失眠状态。上半夜山谷中风大。帐篷被吹得哗哗作响,外面好像有小动物在翻找吃的东西,可能是土拨鼠或野兔,也可能是牦牛或马帮的驮马,我不敢出来驱赶,待在帐内不敢乱动。好在下半夜无风无雨,否则帐篷非进水不可,帐篷位置选得不平,防潮垫一直往下溜,不能完整垫在身躯下,背部在羽绒被子底下透着阵阵寒意。水喝多了尿也多,每次出帐篷都痛苦不堪,帐篷外大约5摄氏度,温度倒不是太低,但是随着大量水分的流失,身体的热量也快速散去,被风一吹,寒意立马充满全身,冷得发抖,站在外面多待几秒钟都受不了。”

  途中马队、向导的真心帮助,藏族同胞的真情待客,更是令人动容。有时还闲笔带出的野外生存技能,大到营地选择、帐篷的扎法,小到装备负重、葡萄糖浓缩液的神奇妙用,林林总总让我大开眼界。

  三曰“诚”。辉哥是个热心人,平时与我们熟悉的人交往过程中,都能体现他的热诚、真诚。但我没想到,在高山险峻的极端环境下,他对陌生人或同行“驴友”依然能保持纯朴的热诚,这就相当不容易。户外徒步法则有“三不借”:不借水、不借光、不借贴身装备。但在书中,辉哥经常在自身有困难的情况下帮人打水,用自己的炉具帮队友烧水、煮姜茶,留给路人食物,有时在网络条件不好的山区,还主动帮陌生人用现金付款等等,都体现了他的热心肠。在《穿越“中华龙脊”线上的生死之路——鳌太线》一文中,他是这样描述的:

  “选址浪费了不少时间,考虑到地面平坦作为首选,在人满为患的小地方找平坦的地方也不容易,终于在一个斜坡选好位置。因风太大,独立搭帐篷费了不少劲。

  做好这些事情后,赶紧去打水做饭,到了水源地发现另一队友因风太大,独自一人搞不定帐篷安扎,便上前帮忙。我走的时候发现他嘴唇哆嗦,身体发抖,觉得他有轻微失温现象,原来他没有穿保暖层,便让他加衣服。回去煮了姜汤水送过来给他喝,他的心悸才恢复稳定。”

  这样的小事,在平时算不上什么,但在高原极地的复杂环境下,对户外经验不足的人来说,却是能救命的。

  四曰“悟”。辉哥多年来翻山涉水,两肩霜花,却依然“执迷不悔”,颇有“踏平坎坷成大道”之态,我之前只道必有缘由,却发现他在书中“牧童说”已将多年徒步的感悟直抒胸臆,读后受益匪浅。在《感受蜀山之王的魅力——贡嘎雪山C线》一文中,辉哥如此深刻描写了“悟”:

  “对面雪山上的云雾开始慢慢散去,贡嘎主峰终于露出了冰山一角。这时,正南偏西方向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悬在空中,更让人称奇的是之后还出现了佛光,那一刻,我的心都醉了!在波涛滚滚的云海之上,彩虹和佛光同时出现的绝色美景,连藏族司机也说少之又少。这是蜀山之王——贡嘎,对我们远道而来的游客的慷慨!

  有哲人说过,‘我们的心,常常被功利和物欲所束缚,当面向辽阔大海时,当面向无垠旷野时,当面向巍峨高山时,会觉得自己曾经追逐的一切,在那一刻显得多么微不足道,曾经迷失的自我,在那一刻显得那样卑微和渺小’。看山中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我突然悟出,这才是我们最想要的自由——心的自由!”

  一个人的精神需求是极其丰富的,我们需要有快捷旅游带来的惬意,但这种满足往往是短暂的、浅层次的,相比“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到了景点就拍照,回来一问啥也不知道”,辉哥这种背着装备,徒步跋涉,颇有古人风范的旅行所带来的精神享受,必然是长久的、深层次、超越了低级趣味的,颇有“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的意思。

  五曰“专”。辉哥多年来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个人阅历丰富。特别是在地理知识,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研究方面功底深厚,且能入乡随俗。在《与雪山冰川的一次约会——梅里雪山北坡》一文中谈到转山:

  “藏族同胞转山,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活动,还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身体方式。他们通过转山这种日行几十公里山路的方式步行,很多年龄大的藏族中老年妇女,体力不亚于我们这些平原来的青壮年,她们在崎岖的山路上健步如飞,步行速度很快。这种活动能使人长期保持强健的体魄,有利于在高原劳作和生产。儿童们通过转山磨砺意志,培养坚韧的品质和耐力。一家人通过转山,融洽家庭关系。沿途能见到中年妇女领着小孩远远前行,小孩负责捡拾柴火;当休息时妇女们找一平地煮好奶茶,等后方家中年长的老人;青壮年则背负行李,陪伴长辈同行。他们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再者,“驴友”出行必是团队出行,队员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年龄各异,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他们往往并不熟识,脾气秉性各异,户外能力也是有大有小,但都能彼此协作,互相包容,充分发扬了集体主义精神。辉哥愿意住青旅与现代年轻人相处,这也是让我钦佩之处。

  正所谓,万丈光辉高处寻。我既没有辉哥的勇气和体力,更没有他的毅力,在深恨自己皮袍下的“小”时,只能拱手说一句:“辉哥,小弟佩服!”

  书评作者简介:景新,副编审,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大众产品编辑室主任,策划出版的作品多次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并多次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向往高处——15条国内经典徒步路线旅行随笔》读后感
~~~——评《中药固体制剂创新理论与产业化关键技术》
~~~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砥砺奋进
   第05版:专题
   第06版:政文
   第07版:资讯
   第08版:综合
   第09版:聚焦
   第10版:井冈山
   第11版:品鉴
   第12版:专题
沿着光辉的足迹寻高处
推动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制备技术完美结合
写给青少年的简明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