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权 肖秀节 本报全媒体记者 刘美春
由高校专家担任企业“科技副总”,会给企业生产带来怎样的蝶变效应?
信丰县引进江西理工、电子科大等23所高校的81名专家担任企业“科技副总”后,他们帮助指导企业建立研发团队45个,累计实施合作项目235个,转化成果186项,直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6.96亿元……作为县域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有力举措,信丰县探索实施“科技副总”柔性引才经验做法,获评2023年全省人才工作优秀案例。
企业和人才双向奔赴
“王少飞教授担任公司‘科技副总’后,帮助企业解决了大难题,我们的NMP有机溶剂产品纯度提高了0.02%,能应用的领域更高端,市场价格也更高了。两年来,‘科技副总’带动企业新增销售收入1亿多元,为企业节能降耗15%。”赣州中能实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华福荣告诉记者。
赣州中能是一家主要经营NMP有机溶剂的化工新材料企业,公司与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王少飞教授的结缘,源自一次企业走访服务。每个月的5日和20日,是帮扶干部孙小兰深入企业走访的日子。在一次走访中,赣州中能的负责人提起公司在NMP研发及提纯技术方面遇到瓶颈,急需一名相关领域的专家提供技术帮助。NMP是一种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锂电池生产,而纯度就是NMP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企业有诉求,服务有回应。孙小兰利用自己毕业于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优势,立即通过在湖南大学的老师和同学联系到王少飞教授,并将企业基本情况、需求、合作意向等向王少飞教授一一转达,诚挚邀请他到企业实地考察指导,最终促成其担任企业“科技副总”事项。
企业和高端人才实现双向奔赴的背后,是信丰县聚焦纾困解难,打出一套精准发力“人才强企”组合拳。
近年来,信丰县围绕“产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引进什么样的人才”,组建人才服务小队,深入开展“进百企访百人”活动,实地走访全县重点产业企业,收集人才岗位、技术创新需求等信息500余条。
摸清了需求,去哪找匹配的人才呢?“我们以绿色PCB、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需求为方向,全面梳理、收录了省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专家人才信息百余条。”信丰县科技局局长蓝钰介绍。该县主动出击,开展“百企进校园”“人才橙乡行”等活动,依托驻外招才引智工作站和在外商会、校友联谊会等渠道精准引才。
企业和高校协同育才
企业在实施精准引才后,如何更大程度发挥“科技副总”效能助力企业发展又是一道难题。
在信丰正天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大楼,总经理张本汉指着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的奖牌开心地说:“这是和‘科技副总’邹来禧博士共同研发出一款适用于高速高灌孔能力的电镀铜药水而获得的奖项。他还对公司研发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让前期设计更加科学完善,提升了研发工作效率,给检测中心人员培训设备原理原则,增强了员工对基础知识的了解。”
越来越多的“科技副总”以导师身份,帮助企业健全完善个性化、定制化育才方案。
“计划这个月底给公司讲一堂安全教育课。我每年都会推荐50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到信丰企业实习实践。”江西理工大学教授李立清说。自2023年10月正式签约成为江西同益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科技副总”以来,李立清已为公司开展科技辅导及相关培训2次,开展线上技术交流指导13次,到企业指导12次。
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授课、操作示范和技术服务等方式,“科技副总”在理论提升、实验指导、产品技术开发等方面指导企业研发技术骨干,提升企业技术团队的研发能力,为企业留下了一批“带不走的”专业人才队伍。
“科技副总”背后往往有个强大的人才团队。信丰县发挥“科技副总”纽带作用,建立高校院所与产业常态化对接机制,推动园区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每年定期为企业输送专业对口研究生、本科生等高校毕业生300余名。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企业“科技副总”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同时,也在为企业定期输送人才,进一步推动校企产学研深度融合。
“公司主要从事高分子板棒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从2021年搬来信丰这几年,公司销售额年均增长30%左右,这离不开‘科技副总’帮我们提供节能方案、开发测试新品、申报项目。”江西同益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全兵说。
在李立清的推动下,最近同益高分子与江西理工大学开始PVDF材料项目的合作,旨在进行特种功能板材开发,参照国外进口材料,提供国产化替代方案。
“‘科技副总’机制对进行科研工作非常有帮助,有利于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很多教师跟我联系,希望帮他们推荐科研成果,寻找校企合作机会。”李立清说。
长期以来,院校专家人才普遍面临科研成果转化应用难,企业普遍面临高端人才短缺问题。通过建立“科技副总”柔性引才机制,信丰县有效推动专家人才与企业发展有效衔接、深度融合。目前,该县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路径,建设产学研平台60余家,推动产学研融合和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