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博闻 刘 捷 本报全媒体记者 梁 健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
就业,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系着发展大局。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
宜春市紧扣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持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全力破解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难题,让劳动者“好就业”“就好业”。
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今年1至11月,该市城镇新增就业4.62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11万人,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全市建成“5+2就业之家”1457个,其中村(社区)级1226个,形成城镇15分钟公共服务圈和农村15公里公共服务网,不断夯实民生“压舱石”。
破除壁垒
织密就业“服务网”
招聘信息滚动播放,政策手册整齐摆放,工作人员耐心为求职者提供政策咨询和岗位匹配服务,企业负责人现场面试……“在家门口就能面试入职,一站式服务贴心暖心。”刚刚返乡的青年朱求辉在铜鼓县“5+2就业之家”找到了满意工作。
依托全市1457个“5+2就业之家”,宜春织密就业服务网络,破除就业信息壁垒,实现市、县、乡及高校、开发区服务网点全覆盖。
服务触角持续延伸,创新模式接连涌现。袁州区灵泉街道依托网格化管理,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将惠民政策和服务主动送到群众家门口。该市多地推出人才夜市,将招聘融入夜生活场景。企业火热“出摊”,求职者“边逛边选”,轻松灵活完成就业对接。
线下服务在身边,线上服务同样触“屏”可及。该市强化数字赋能,依托“宜春就业网”等线上平台,拓展岗位信息发布渠道,打破岗位供需对接空间限制,助力求职者足不出户了解就业政策、实现在线求职。直播带岗、云上探厂……各类活动层出不穷,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
今年以来,宜春就业之家线上平台访问量达7843.1万人次,举办直播带岗活动171场。截至11月底,全市就业之家共举办各类招聘活动549场,帮助4.17万名求职者与企业达成初步意向。
精准推送
搭建就业“直通桥”
“我刚刚返乡,想找一份工作,可以帮忙介绍吗?”在袁州区湛郎桥“5+2就业之家”,工作人员正通过“点单式”精准服务后台管理中心,根据求职者的情况和需求,提供针对性岗位推荐。
宜春强调服务对象分类别、服务需求分等级、服务流程分步骤、服务项目分维度、服务主体分层次,通过注册审核、岗位质检、跟进需求、拓展服务,动态管理企业用工信息和求职者需求,分类筛选岗位数据,促进人岗精准对接。
今年以来,该市就业之家线上平台累计更新发布岗位18.54万个,覆盖4000余家企业,构建起覆盖广、匹配度高的就业服务“直通桥”。
宜春“坚持用好‘5+2就业之家’,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针对性开展专场对接等就业服务活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宜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余晓峰说。
近年来,该市聚焦重点群体,通过提供“一对一”精准就业服务,发挥公益性岗位的托底保障作用,助力其择其所长、安其所业。
在奉新县冯川镇龙山社区,居民陈某曾因肾透析治疗限制了工作选择。社区“5+2就业之家”主动联系爱心企业,为其量身定制适合其身体状况的工作岗位。
在袁州区湛郎桥社区,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核实、入户走访等方式,掌握辖区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和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及就业需求,提供针对性职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等服务。
今年以来,宜春市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700人,实现脱贫劳动力就业8.29万人。针对高校毕业生,该市举办专场招聘活动,开发就业见习岗位。截至目前,全市已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活动9场,开发就业见习岗位1.03万个,全市公益性岗位在岗1.13万人。
“我们还与高校深度合作、推动校企深层对接、为大学生提供深入服务,实现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全链条培养。”宜春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主任李俊春说。
持续发力
夯实民生“压舱石”
织好就业“锦绣图”,兜牢民生“幸福线”。该市紧扣企业需求和劳动者就业意愿,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破解劳动者技能不足的就业瓶颈。
日前,位于宜春经开区的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工匠学院培训班现场井然有序。培训讲师通过操作演示,向学员详细讲解电气设备的操作要领,帮助学员掌握实际生产技能。
围绕企业及用工需求,宜春市为应届毕业生、产业工人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着力提升其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竞争力。同时,举办求职能力实训营,帮助青年群体了解就业形势政策,掌握求职方法,提高求职就业能力。截至11月底,该市已开展就业技能培训9613人次,涵盖家政服务、保育师、焊工、面点师等20个工种。
培训有支持,创业有保障。近日,樟树市吴城乡春耕养羊专业合作社内,村民们正忙于为山羊投喂饲料。几年前,黄春根返乡创办合作社,资金不足一度成为合作社发展的瓶颈。去年,有关部门为该合作社送来“及时雨”,为其发放1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这笔贷款缓解了资金压力,让我们得以改善养殖设施、扩大养殖规模。”黄春根说。如今,合作社引进先进养殖技术,建起标准化养殖基地,带动周边10余名劳动力就业。
着力破解创业“难起步、难坚持”的难题,构建全过程创业扶持机制,持续激发社会创新活力,以创业带动就业。该市依托21个创业孵化基地,为初创企业提供开业指导、手续代办、创业培训等“一站式”服务,强化创业担保贷款扶持,推出贴息贷、免担保政策。今年1至11月,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7.49亿元,其中为705家小微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43亿元。